12月20日上午,一对中年夫妇走进双清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迫不及待地要求办理离婚手续。双清区婚恋家庭咨询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将这对中年夫妇分别领进两间房里,借填写有关资料的机会,了解到他们的婚姻危机起于猜忌。
两人都是下岗职工,企业改制后各自找到了适合的岗位,收入供孩子上大学和家里开支外略有节余,生活还算温馨。最近两口子闹起了矛盾,且愈演愈烈。
经了解,女方的同事都是女的,一到节假日就约在一起聚会、打牌。女方只在节假日出去,晚上11时前一定回到家。男方下班后希望妻子每天能在家里,对她常与同事聚会、打牌很是反感。特别是对过去节俭的妻子现在变得讲究起穿着来,更是不理解,甚至怀疑是不是有男人为讨她欢心给买衣服。
开始,男方只是言语上进行指责,而女方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不对。双方都不肯让步的结果使矛盾进一步激化。男方的猜忌越来越重,女方也愈加反感。一向占主导地位的男方见妻子不肯让步,情急之下动手打了她还不让回家,就连手机都收走了,不让她与外界联系。尽管没有任何证据,男方坚信自己的猜忌是正确的。女方万般无奈之下,终于失去了共同生活的信心。
通过对原生家庭的分析,志愿者帮助男方找到了心理症结。
男方从小丧父,家庭经济拮据,母亲时常打骂。这样的成长经历导致他严重缺乏安全感,在潜意识里形成了通过节俭和控制来补偿安全感不足的自我保护机制。成家以后,他把妻子投射为母亲,认为她应该像母亲一样节俭、守护自己。当他不能控制妻子时,安全感受到严重的威胁。此时,他把妻子投射为小时候的自己即“内在小孩”、把自己投射为过去的母亲即“内在母亲”——当小孩不听话时,母亲就通过打骂来教训,于是,弱小的小孩就听母亲的话了。
而女方初中毕业后就跟了男方,她把丈夫投射为父亲即“内在父亲”,所以事事都听丈夫的安排,即使挨了骂挨了打也不生怨恨。可人总是在成长的。当她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女人。她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和生活模式,不希望自己永远像过去一样事事顺从丈夫。于是,当丈夫还把她当做“内在小孩”对待时,她就会起来反抗,争取自己应有的地位。
经过有心理咨询资质的志愿者调解,这对夫妻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双方都同意暂时不离婚,继续接受志愿者的辅导。志愿者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希望能帮助两人走出心理困扰,找到自我,过成熟成年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