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市区雪峰南路北段主干道已基本建成。道路两旁,工人们在忙碌地铺设人行道道板。
雪峰南路北段原有的樟树被全数保留,老路被改造成了6米宽的双车道,在老路两侧各修了8米宽的双车道,以原两排樟树为基础各建两条绿化带,即8米双车道+2.5米绿化带+6米双车道+2.5绿化带+8米双车道,共计双向六车道。如此“奇葩”的设计,引发市民热议。
一些市民对于如此设计,是相当满意。他们认为,一方面,樟树垅的香樟树不仅有绿化效果,还是樟树垅的一种象征和特色。“这些古老樟树当年见证了邵阳的工业繁荣,是那一代工人的美好回忆。如今将雪峰南路北段这样扩成六车道,已经很不容易了,要不‘樟树垅’也只能存在于历史中了。” 市民刘女士如是表示。
有市民认为,如此设计有远见卓识。他表示,从最初的“战天斗地”到现在开始意识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义,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文关怀,只要能保证车道正常通车,保留文化氛围,绝大多数的司机都会点赞,而不是为一点点的周折而烦恼。
“这样好!省了不少绿化钱,利用现有资源,节省开支,这才是务实的设计!”市民周先生说。
当然,也有一些居民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担心这样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这么设计两边走非机动车反而不太安全,因为中间6米双车道太窄只便于小车双向通过,而大型货车和主要车流只能走两边车道。而且,这雪峰南路南北两段车道分布完全不一样,将给初次经过的车辆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市民王先生认为。
“现在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已经越来越重视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市园林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此设计,可能是考虑到古樟树移植不利于樟树的生长。
新修道路为古树木让道的情况,在邵阳并不少见。人们最熟悉的就是青龙桥头邵水西路与红旗路段十字路口处的那一棵古树。同样,翻新后的邵水东路市六中门口附近,也保留了一棵古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