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2日至7月25日,2017年FIRA机器人世界杯竞赛中国公开赛在安徽阜阳体育中心开赛,邵东代表队选派30名县级队员参赛。通过5天激烈角逐,邵东代表队获得4金4银8铜的好成绩,连续六届创造县级好成绩和新奇迹,24名邵东选手斩获本次国际大赛资格,将于今年10月参加新加坡FIRA机器人世界杯国际大赛。“邵东人真行真棒”的闪亮名言在安徽阜阳流传。
本届FIRA机器人世界杯竞赛中国公开赛是历届以来项目最多、参赛队伍和人数最多的一届比赛。来自全国18个省、直辖市的111个单位组队参赛,1397名选手通过17个大项、48个小项的角逐,产生50块金牌、52块银牌和60块铜牌。
邵东县五年级女学生谢致柔摘得今年FIRA机器人世界杯中国公开赛小学组的挑战赛铜牌。颁奖典礼上,她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向台下兼职指导老师的父亲不停挥动着手中的奖牌。
船里放货物对航运业来说再普通不过,船的承重和货物摆放的均衡是两大考量因素。如果换成机器人来做,它会更“智慧”吗?谢致柔的挑战项目就是这样一道“微缩版”的现实应用——机器人将分散于不同位置的砝码搬运到用一张A4纸折叠的小船里,在保证纸船10秒不倒的情况下承载尽可能多且重的砝码。谢致柔说,接到测试题时并没有太慌张,她和另一位小伙伴将拆散的零件重新组装成一个机器人,然后再编程。
“搬运放置在不同位置的砝码是一个并不难的传统项目,关键是如何保证大砝码放入时船却不倒。”谢致柔的父亲说,每一次砝码放置位置的偏移都需要机器人传感器做出相应感知,进而反馈给主芯片使其调整平衡点。据他介绍,小学组的180支队伍中,有不少人该项没有得分,谢致柔成功放置了20克砝码。
睡觉前到房门口关灯一直是谢致柔的烦心事儿,“为什么不能用机器人编程原理实现躺着关灯?”女儿向父亲的提问让他感受到其思维方式已经转移到如何解决问题。这是他所乐见的。如他所说,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实现了书本与实践的相互转换,同时能够激发女儿探索更广范围的知识,“事实证明,女儿在玩机器人的同时,课业成绩也一直在班里靠前。”
近年来,各种形式、名目的机器人比赛大热,机器人教育培训市场也越来越火爆。火爆的背后,一是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另外家长也体会到它在提升孩子综合能力中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