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在毕勇的家里,几本大红色的献血证被他收在了柜子里珍藏着,这是他多年来对社会贡献的“证据”。
毕勇出生在新邵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先杰是一名科研人员,从小对孩子的教育特别严格,教育孩子们要有一颗为社会做贡献的热心。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毕勇努力读书,毕业以后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说起自己的第一次献血,毕勇觉得有点惭愧。2003年,他当时经过市区人民广场附近时,看到有一辆献血车停靠在路边,心里便想着,到车上去验个血,看看自己是什么血型,还能够免费体检一下身体。
“当时是抱着免费体检的心态上车的,检验以后发现自己的身体特别棒,第一次献了300毫升的血。”毕勇说。
在此之前,毕勇对于献血没有任何概念。通过第一次献血,他了解到了献血对身体的好处,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市中心血站的一名志愿者。
回家以后,毕勇将大红色的献血证摆放在妻子面前时,却被妻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妻子对献血不了解,总是觉得献血不安全,对人的身体伤害会很大。”毕勇说,时至今日,妻子仍然不准他献血。每次他都是偷偷去献血,回来以后妻子嘴上批评他,却还是给他做了很多补身体的食物,让他非常感动。
从献血到现在,毕勇坚持了14年的时间,一共献血29次,献血量达到了9900毫升。为了让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毕勇经常在学校老师中间发动志愿者,现在新邵县新田铺镇长冲铺中学已经有好几名老师都成为了献血积极分子。
除了发动身边的朋友,他也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拉入到献血队伍中来了。大儿子目前在深圳工作,每年都会定期去献血。
今年1月20日,正好是毕勇小儿子的18岁生日。当日一早,他便带着儿子来到市中心血站,让儿子献血400毫升。
“当天是小儿子的成人礼,我觉得献血是送给他最好的礼物。从那天起,他就是一个大人了,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要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了。”毕勇说着。
如今已经58岁的毕勇表示,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献血,为社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