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但是,在“扫码支付”风行的背后,人们需要注意其中存在的种种隐患。日前,就有报道称,桂林“20个摊位付款二维码被偷换,扫码买菜扫到假二维码”;人民日报报道,有市民“扫码支付”时操作失误,向对方多付了钱,追讨遇种种麻烦;中国新闻网报道称,有学生微信支付时,由于网速太慢造成重复支付等等。
“扫码支付”中,一旦对方收了款,就不可以撤销,因为微信和支付宝支付都是即时到账。且目前国内一些产品在支付金额较小时,可以免密支付,超过一定限度时,才会要求输入密码。只要轻轻一点确认,钱就会立即转出,出现错误,也只有对方同意退回,才能弥补损失。
“‘扫码支付’很方便,但隐患也很大,建议大家少使用,特别是在支付较大数额时。”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主任尹丹表示。尹丹介绍,只有经营者所在地在邵阳,且该经营行为发生在邵阳,并且经营者有实体店,投诉者在能够提供双方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时,才能到“12315”投诉立案。而通过微信、支付宝支付时,双方出现纠纷,如若对方是有实体店的,且实体店在邵阳,还是能通过“12315”维权。如若对方没有实体店,像是微商,或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支付,比如说打的时“扫码付款”等等。这些情况下如果遇到纠纷,想要维权就很麻烦了。“近年来,移动支付、微商都很火。但在法律上,维权这方面确实是还没有完善,存在一些漏洞。所以,最好面对面直接支付。”尹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