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阵短促的铃声划破了宁静,场馆内开始播报紧急疏散的通知。“游客”和工作人员听到警铃声后,在面戴消防面具的安保人员的指挥下,手捂口鼻,微弓身体,穿过阵阵浓烟从消防楼梯跑下来,有秩序并迅速地向一楼大厅疏散。
这是发生在7月21日上午,市博物馆内消防疏散演练的一幕。当天,市消防支队官兵应邀来到市博物馆,对市文物局、市博物馆全体员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并按照场馆应急疏散预案进行了实战演练。演练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接到火灾报警后,配合默契,引导大家有序疏散,迅速到达安全区域。
“大家拿到这种干粉灭火器时,首先看一下它的指针指在哪个区域,指针在绿色区说明可以正常使用,若指针指向红区则表示该灭火瓶已经丧失灭火能力了,应及时补充压力……”疏散演练结束后,消防人员现场讲解和演示了干粉灭火器的操作方法。随后,在消防官兵的指导下,博物馆工作人员纷纷拿起灭火器亲身体验“灭火”,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了火灾扑救的技能。
市博物馆馆长胡国海说,博物馆内陈列了具有历史、自然和艺术价值的大量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加上平时游客较多,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做好馆内消防安全工作尤为重要。此次消防演习是市博物馆开馆以来举行的首次消防演习。今后,他们每年还会举行一两次消防演练,使工作人员熟悉掌握消防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置程序,为场馆的消防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市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监督指导科参谋吴非介绍,市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场馆,做好火灾防范和灭火疏散演练工作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