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什么?古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年味儿。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拜大年……但是,每年这样过年,我总觉得,属于我的“年味”儿还少了点什么……
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刷微信,说:眺眺,过几天带你去参观邵阳市博物馆。你看,微信上朋友们说了,邵阳市博物馆正月初二全面开放!我高兴地跳起来!过年去看博物馆,给我的“年味”儿新添了一道大餐。它会是什么口味的呢?
正月初三,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排队走进了博物馆的大门。
一进博物馆,一面高大庄严的邵阳名人铜墙印入我的眼帘,有魏源、胡曾、白善……哇,邵阳的名人还真不少啊!
我们决定从三楼往下逐层参观。三楼是少数民族馆,我最感兴趣的是蓝印布的印染工艺和宝庆竹刻工艺。尤其是宝庆竹刻,它包括竹青雕刻、翻簧竹刻、竹根雕刻和竹简竹刻,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有一幅“竹趣图”真漂亮,上面雕刻的小溪欲流、人物欲动、竹林上似乎有风在吹拂,真是鬼斧神工!
有一栋木头老房子让我们流连忘返。妈妈说,以前外婆家就是这个样子。老房子门口贴着花花绿绿的门神、红对联,还贴了一幅“老鼠嫁女”的滩头年画,太有意思了。如果不是爸爸妈妈催我,我都不愿意离开。
二楼是地理馆,这里顶上挂着双龙戏珠的灯笼,这两条龙特别长,绵延了好几个展厅呢。下面陈列着邵东木偶戏的戏班子,还有邵阳少数民族的吊脚楼、民间剪纸等。这儿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戏台子,当时没有人在舞台上演出。我赶紧爬上舞台,为在场参观的人们背诵了一篇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台下的人们纷纷为我鼓掌!
最后我来到了很感兴趣的历史馆。我了解到,其实远在青铜时代,邵阳就有了青铜杯、鼎、碗,史载“春秋时白公善筑城于今县治。”原来早在春秋末期,楚将白善率军屯驻,在此筑城以据守防卫,称白公城,属楚地。明朝的陈列区还有一条小吃街,有粉面店、酒家、布店……让我好像穿越了时空,肚子也饿了,好想来一大碗邵阳牛肉米粉,要拌上卤鸡蛋、武冈卤菜、还要有猪血丸子做臊子!
我觉得今年的“年味”儿充满了人文的醇香、历史的厚重,这味道特别美、特别深长!这就是属于我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