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已是腊月二十五,当人们都在为年货奔走的时候,邵阳县塘田市镇中心完小的陈永龙老师,却仍然奔走在家访的路上。
在乡村教育日益面临严重挑战的今天,还有一群责任心重大的乡村教师默默守护着自己的教室,默默守住着自己的学生,缔造出了当代乡村教育一个又一个新传奇。今年47岁的陈永龙,正是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乡村教育守望者。
细节中藏着教育的秘密
陈永龙,1970年出生在邵阳县塘田市镇楠木村。夫夷江的清澈,给了他朴实;夫夷江的浩荡,给了他沉静。“上善若水”,成为这个农村孩子的生命底色。1988年,18岁的陈永龙面临职业选择,在众多选项中,他选择了当“孩子王”,回到自己熟悉的故土,开始漫长而艰辛的教书生涯。
2000年,陈永龙调入塘田市镇中心完小工作。在此之前,他先后在水西小学、石门小学、三青小学任教,其中石门小学在撤校并点的大潮下,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在三所学校的工作经历,镌刻着陈永龙的教育时光,他从青涩小伙子,到学校的中流砥柱,送走的一届届学生和鬓角悄然生长的白发,显示着岁月流逝的无情。
虽然身处偏僻乡村,但探寻教育真谛的梦想,在他身上从未停息。在陈永龙看来,一个教师的生命在于观念的不断更新和与时具进的创造性思维。在近三十年的工作履历中,“细节”二字,藏着陈永龙对教育的理解。咂摸细节,也就是深入肌理。
最见细节的是批改作文。翻开陈永龙批改的作文,大到文章结构,小到标点符号,红色笔迹密密麻麻。陈永龙以庖丁解牛之功,帮助许多孩子走向写作之路,走向自我启蒙。在学校每年举行的作文大赛中,他的学生总是成为获奖大户。手捧奖状,找到写作乐趣的孩子,笑靥如花,纯真的眸子里流露出少年的自信与风发意气。
112班的李小丽同学在遇到陈永龙老师之前,神情呆滞而又沉默寡言。陈永龙在家访中得知,李小丽十分不幸:父亲亡故,母亲弱智,兄妹俩从小跟着外婆生活。目睹外婆因操劳过度而过早佝偻的腰背,李小丽十分懂事。在一次作文中,李小丽写到:“我想快快长大,那样我就能够帮助年迈的外婆做更多的事。”心细如发的陈永龙,在那次作文评语中,写下了许多对李小丽鼓励的话语。“我写的评语将近和她的文章一样长。”回想起那样推心置腹的沟通,许多话语在陈永龙心中依然鲜活。
接下来的日子,李小丽仍然不爱多说话,性格孤僻是她自我保护的厚重盔甲。但是,一道光已经照进了她的内心世界,李小丽通过作文和陈老师在纸上对话。一来一往,她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之后,陈老师又多次与其谈心,还发动全班同学为她捐款。心门终于打开了,李小丽找回了自信,久违的快乐就像拨云见日的晴朗。
“陈老师就像我的爸爸。”李小丽在日记中写道,这是她的心声,也是一名学生对老师的最高褒奖。
关爱学生倾听心灵歌唱
陈永龙所在的中心完小,有1244名学生。据不完全统计,留守儿童至少有615人。父母外出务工,留下孩子和老人在家,这在农村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性格或孤僻、或暴躁,对此,陈永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改善孩子的生存处境,他总结出了两个法宝:“一个是建立书香班级,让经典陪伴童年;一个是开好主题班会,在活动中育人。”
横亘在陈永龙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图书匮乏。为此,陈永龙找到校长,表达了建立班级图书角的愿望。校长刘劲松十分支持陈永龙的这一创举,规定陈永龙班级可以定期向图书馆以班级的名义借阅图书,再统一归还。这样一来,学校一度蒙尘的图书馆因为有了孩子的经常性借阅,许多沉睡的图书开始在孩子的阅读中苏醒过来。
陈永龙教三年级时,一次下课,他刚刚到办公室休息,班上一名同学慌慌张张跑进来说:“陈老师,陈志超被挂在树上了。”陈永龙跑出去,看见平时最喜欢调皮的陈志超被操场旁的一棵桂花树挂住了裤腿,倒挂在树上。陈永龙踮起脚,像摘桃子一样,把陈志超取了下来,那场景令人啼笑皆非。
就是这个曾被倒挂在树上的陈志超,在陈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从《没头脑和不高兴》读起,先后读过了许多经典作品。有时,他一个人捧着书本,沉浸在阅读的欢畅中,“咯咯”傻笑。在陈永龙班上,阅读带给孩子内心的是沉静和满足。
爱阅读,成为陈永龙班级的一大亮色。而另一大亮色,就是不定期开设主题班会。陈永龙介绍,班会的主题选择一般根据孩子特定阶段的表现来确定。
比如,在陈永龙执教的班上曾经有一次,在发完期中试卷没多久,高米雪同学就伏在桌面上嘤嘤而哭。问她为什么哭,高米雪支支吾吾半天才说是成绩没考好,差一分九十分。如何正视成绩,既让孩子有奋进之心,又不至于唯成绩是追求?陈永龙决定开一次以“成绩,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孩子们畅所欲言,结合自身的经历分享观点。从那以后,孩子们有个显著的变化,能够理性看待成绩。班会达到了陈永龙的预期,他为孩子的进步和成长感到欣慰。
“俯下身子,我们就能听到孩子的心声。”陈永龙如是说。在他心里,孩子的心声,是最稚嫩、最美好的歌唱。
一个梦想守护孩子飞翔
2016年的暑假,许多个日子骄阳似火,然而假期里的陈永龙却感受到丝丝清爽。在国防科大读大四的刘丁豪同学,特意来看望恩师陈永龙,分享他在大学的成长和毕业后的愿望。望着昔日的孩子将成国家的栋梁之材,那一刻陈永龙脸上溢出的神采,是作为乡村教师的骄傲与荣光。
不久,陈永龙得到了又一个学生的喜讯——78班的李卉,本科在湘潭大学就读,刚刚考上上海某高校的研究生。
从教近三十年,陈永龙像一个朴实的农夫,侍弄着教育这片园地。逝去的日子,平凡如水。因为教育,他的生命拥有了别样的意义:在成全乡村孩子的未来时,他以及和他一样的同事,甘愿做一块块普通的垫脚石,托举起孩子的高度。
“每一个孩子都会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传奇。”陈永龙就像等待游子归来的母亲一样,他在等待学子的归来,分享孩子们的喜悦。所有的付出,都应在成长和成才的答案中找到注脚。
春去秋来,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下自成蹊。
陈永龙的搭班艾丽萍老师说:“陈永龙是孩子生命中的贵人。”是的,正是一个个乡村教师的坚守、伫立,乡村大地才因此勃勃有生机,他们也才因此成为天地间的一道风景。
梦想不会褪色。陈永龙甘愿一辈子做孩子梦想的守护者,守护孩子们飞翔!
夫夷江畔,他将穷尽此生,为教育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