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神滩晚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代人的春联情结
站在年的月台上
雀喜
过年,让爱先回家
给自己留一点“缝隙”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7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代人的春联情结

何龙飞
 

小时候,腊月里,父亲掐指盘算着过年的时间,除了购置、自制必备年货外,还有春联的事。他和母亲不会写,我年纪尚小,更不会写,只得到街上选购。目睹那些挂在线绳上随风飘动的春联,父亲心动了,再与书写者砍价一番,买下三四副“辞旧迎新”、“喜气盈门”、“吉星高照”、“六畜兴旺”之类的春联,卷好,妥善放置,拿回家精心保管。

待到腊月三十的午饭后,贴春联便拉开了帷幕。父亲一边吧嗒着香烟,一边忙碌开来:备好饭粒或浓稠的米汤,待用;打开春联,铺在桌子上;用手抓起饭粒,放在春联背面的红纸边沿,再用大拇指按压饭粒、涂抹,使饭粒粘性得以充分发挥。有时也用刷子蘸好米汤,糊在红纸背面四边即可。最后,父亲端来长凳子放在大门口,叫我递一下横批,由他站在板凳上贴。至此,父亲才长长地叹了口气,心底无比地踏实。

父亲对春联是爱护有加的,不但不准我去撕扯春联,还会把被风吹皱或翘起的春联抚平或重新抹饭粒贴紧。即使褪了色,父亲也舍不得撕掉春联,似乎只要有春联在,一年四季都会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与活力。直到春联脱落了,或者又到腊月三十,父亲才同意去旧贴新。冲着父亲对春联的钟爱之情,母亲是称道的,我是点赞的。

天长日久,父亲养成了贴春联过年的习惯,其浓厚的春联情结深深地感染了我。伴随着我的长大、读书,写毛笔字就成为了一项基本功。在学习之余,我练起了毛笔字。当年过年贴的春联,就是我书写的,尽管字写得不是很好,但因是我写的,父亲频频点头,我倍受鼓舞,决心来年继续写春联。说到做到,第二年家门上又贴起了我写的春联,免不了得到父母及亲朋、邻居们的夸赞。

遗憾的是后来,我的学习任务加重,升学压力加大,不得不搁浅写春联过年的心思。大凡是三天不学手艺生,时间一长,毛笔字功底大滑坡,我不敢写春联了。然而,我对春联的喜爱程度与父亲一样,从未减弱,自觉地把春联当作辞旧的报喜鸟、迎新的使者,把买、贴春联当作除夕那天的必修课,盛事一桩,把春联当作陶冶我情操的载体,培育女儿品格的教材。见我如此痴情于春联,渐渐长大的女儿不解地问我何故?瞧见女儿可爱的模样,我耐心地为其讲春联的故事,希望女儿热爱春联、传承春联。女儿扑闪着明亮的双眸,点点头。我的心里亮堂起来,分明看到了希望。抽空把这些说给父亲听,父亲竟然把“后继有人”的评语念叨了好一阵。

鸡年春节将至,我组织书法家到乡镇、社区、车站写春联,为父亲送春联,备好自家贴的春联,极尽热爱春联之能事。又见春联了,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与父亲一道贴春联的情景,忆起了历历在目的春联往事,任春联情结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晚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