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传统产业发展壮大
四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占比大幅提升。
我市的规模工业企业由760家增加到1135家,新增个数排全省第二。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一批能源业、制造业、制鞋业等大型品牌企业相继落户邵阳。轻工、建材、食品、机械四大传统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546亿元。
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总产实现“四连增”。生猪、肉牛、山羊出栏数和存栏数居全省首位。建成油茶、奶业、药材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1190万亩,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9家。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14家,总数达825家。金罗湾国际商贸城、湘西南农产品物流中心等20个商贸物流项目全面启动。旅游收入达721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1%提高到2.9%。崀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城步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获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1320亿元增加到2400亿元,贷款余额由525.85亿元增加到1050亿元,存贷比达到43.75%,比2012年提高3.91个百分点。
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四年来,我市城市功能不断强化。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0平方公里增加到72平方公里,人口由55万增加到72万,城镇化率由36.06%提高到43.75%,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一次性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暗访评估,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形象,提升了邵阳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交通状况根本改观。沪昆高铁通车,娄邵铁路扩改竣工并开行动车,怀邵衡铁路进展较快。武冈机场今年将通航。洞新、怀通、邵坪、安邵、娄新、衡邵高速相继通车,武靖高速邵阳段即将通车,崀山高速、呼北高速完成前期工作,全市新增高速公路210公里,总里程达到506公里,排全省第四位,排名前移两位。
能源建设异军突起。我市建成和在建风电装机容量6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三分之一,成为全省风电第一市。新一轮农网改造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完成。4G信号覆盖绝大部分行政村。管输天然气正式入邵并向县城推进,市区煤改气工作全面推行。
水利条件持续改善。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929处,解决171万人安全饮水问题。除险加固6座大型病险水闸和1040座病险水库。扎实推进大圳灌区和六都寨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治理中小河流河道31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平方公里。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3.56万千瓦,新增发电量2.42亿千瓦时。
可以说,这四年,我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邵阳中心城区“脱胎换骨”、旧貌变新颜!
创造诸多“邵阳经验”
四年来,我市着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由301项精简到153项,非行政审批项目由150项精减到43项。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超额完成并乡合村工作任务,减少乡镇30个,合并2275个建制村,超额合并156个村。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供销社、农村综合、文化体制、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投融资、公车管理等各项改革全面实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国企改革、关闭落后小煤矿、关闭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不动产统一登记等创造“邵阳经验”,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创造“武冈经验”。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电子商务进农村、依法逐级走访、社保“一卡通”等20余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在我市实施。
我市成功承办2015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七届湘商大会和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成功举办两届邵商大会,参会邵商游子盛赞家乡巨变。引进落户了华润、恒大、碧桂园、九兴控股、百威英博、亚洲富士电梯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世界500强企业4家,实现零的突破。
民生项目播撒幸福
四年来,我市民生财政投入持续加大,在财政总支出中占比达71.56%。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9亿元,实现77.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地区群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9.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7%以内。市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正式实施,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发放低保资金40亿元,医疗救助资金5.2亿元,建有敬老院178所。
全市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持续扩大,累计提取住房公积金22.7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58.7亿元。人均住房保障面积从10平方米提高到13平方米。改造供水管网280公里,新建管网300公里,市本级水质检测能力达到106项。
新建江北、洞口、邵东污水处理厂,完成污水管网铺设280公里。新建燃气主干管网620公里,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7.06万户。建设公共租赁住房5.89万套、325.3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17万户1.8亿元。棚户区改造12.5万户,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45.6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08万户,走在全省前列。农村公路通达工程100%到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由15485元提高到2296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逼近万元关口,由5136元提高到9745元。106项重点民生实事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实效。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年来,全市共投入42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78.3%、99.5%、88.7%。实施市城区化解“大班额”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学位12960个。邵阳医专并入邵阳学院,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二本”学校。启动职教新城建设,积极创建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湘郡铭志学校正式建成并招生入学。市一中搬迁着手启动。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申请专利6575件,专利授权3852件,高新技术企业达46家,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新增“三甲”中医医院3所,三级综合医院1所,医疗机构总数达7426个。“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稳步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以内。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祁剧《梦蝶》首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广播电视“村村响”“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自然保护区7个,全市整体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绥宁、城步、新宁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创建省级生态乡镇93个、生态村100个,隆回虎形山瑶族乡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
全面推行“一村一辅警”建设,全市3299个村全部建立辅警工作站,走在全国前列。平安邵阳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持续平稳,综治民调排名逐年进位,由全省最后上升到全省第五位,“邵阳不稳”的旧记忆正逐步淡化褪色。
以淘汰高危行业落后产能为抓手,强化安全监管责任,推行监管重心下移,筑牢基层基础,全市煤矿从107对关退至8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整体退出,近四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行政效能有效提升
四年来,我市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廉洁勤政,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市政府自觉接受市委的正确领导,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与市政协、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协商工作。累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759件、市政协提案1532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9%以上。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成运行,政府信息全面推行公开,12345政府服务热线正式开通。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等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严从实整治“四风”“雁过拔毛”等突出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