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邵阳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将我市打造成为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全国区域性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在政协邵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引起强烈共鸣。委员们怀抱履职热忱,尽抒真知灼见,在议政发言、分组讨论、提案撰写中,围绕“二中心一枢纽”建设发出了圆梦邵阳的强音。
黄卫坤委员:做大做强东部城市群
为充分发挥邵阳东部城市群在“二中心一枢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议:
科学编制规划,舞活建设龙头。按照“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点轴发展、节约用地、适度规模”的原则,加快推进东部城镇群“一核四心、两带一廊、一环多镇”的城乡空间结构。
完善设施配套,提升承载能力。健全外围交通网络,建设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构建城际快速通道,促进区域运输一体化发展。完善市政服务设施。
培育壮大产业,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打造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纺织、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八大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争取九兴鞋业、合隆国际、统一集团等大企业在邵阳设立技术研发总部,带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抓好生态环保,建设美丽家园。着力保护青山绿水,加快生态市、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建设,加快推进“四边五年”绿化行动。要坚持走低碳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和推广生态技术,做到新上产业项目不放松环保要求,承接产业转移不降低环保门槛,扩大产业规模不增加热电排放量。
马新祥委员:推进三区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二中心一枢纽”战略的必由之路。建议以市辖三区为重点先行先试,把市辖三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幸福家园。
推进发展规划一体化。统筹编制三区城镇体系、土地利用、综合交通、水利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以及生态环境等专业规划。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多项规划相互衔接。强化规划理念,确保规划严格执行。
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加快老城区产业调整,全面实施“退城入园”,推动汽车南站、汽车东站、湘运市场等搬迁。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化,鼓励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加快湘商产业园及标准化厂房建设步伐。打造城郊外环都市型生态农业产业集群,积极发展花卉苗木、精品水果、蔬菜、休闲观光农业。
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推进三区交通路网建设,水、电、气及给排水系统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山清水秀、村美天蓝”宜居新农村,重点实施“四边五年”绿色行动。
推进城乡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等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社会管理一体化。
解美委员:加强我市文化建设
为进一步繁荣我市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强市战略目标实施,建议: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文化建设刚性投入机制,解决关键问题。
完善落实规划,加快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市区要加快建好体育中心、体育公园和工人文化宫等项目,改造升级大祥坪、黄家山体育场。县市区全面启动“三馆两院一场”改造或新建工程。乡镇全面建成“一站一屋、一场一院”。
落实目标要求,全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做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响”、直播卫星“户户通”、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周末剧场、农家书屋等,使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强化资源整合,做大做强文化品牌。谋划、扶持一批有邵阳地方文化特色和良好市场前景的文化项目。重点扶持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文化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突出地方特色,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建立重点作品联动攻关机制、文艺作品扶持奖励机制、艺术创作保障机制。
谢涵委员:建设百公里工业走廊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实施“二中心一枢纽”战略,建议以“一轴两翼三区”为抓手,加快打造沪昆高速百公里工业走廊,推动落实这一战略。
“一轴”就是以沪昆高速为轴线,发挥宝庆工业集中区的核心作用,以沿线湘商产业园为节点,以长藤结瓜连点成带为手段,推进邵东县、市三区、新邵县、隆回县、洞口县的经济一体化建设,共同构建循环工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农产品深加工集群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轴。
“两翼”就是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走创新发展之路,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全面实施“双百”品牌战略,即全市重点扶持100家企业、自主创新100个品牌。打造开放新高地,着力构建高铁经济带东西双向、南北互通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搭建国际友好城市平台,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交流,积极打造特色品牌活动,申创“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邵阳“试验田”。
“三区”就是以沪昆高速工业走廊作支撑,着力建好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资江流域省级生态先行区。
何忠委员:实现湘商产业园大发展
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做活五篇文章,是进一步推进湘商产业园发展壮大的有力抓手。建议:
做活产业链条。找准发展优势,选准方向。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有关联、依赖性、互补性较强的企业入园抱团发展。建立市级协调机构,实现产业链条持续延伸。
做活融资文章。探索“财银保”模式,完善“以存促贷”,实行“捆绑担保”,借鉴“融资租赁”。
做活招商引资。把握客商需求,打好老乡亲情牌,创新招商模式。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实行精准招商、蹲点招商、上门引商、激励招商、以商招商。
做活建设模式。推广邵东园区的“工业地产”建设模式,即由社会投资者负责厂房建设、企业招商和物业管理,解决资金、招商和服务管理三大难题。
做活服务与管理。政府要为入园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积极培育园区行业自律性自治组织,为企业招收合格工人创造条件。优化环境与服务,建立园区重点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常态机制,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要主动服务、指导、督管园区重点项目,建立连带责任制。
李娜委员:开发“两江两岸”景观
为加快建设“二中心一枢纽”,建议整体开发资江、邵水两江两岸,打造秀美邵阳。
明确开发范围:资江线从桂花大桥起至田家渡桥下游止,约20公里;邵水线从沿江桥上溯至建设南路止,约10公里。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两江两岸修建防洪大堤,全线贯通道路,增加城市慢行系统。对沿江的老城门、老街老巷进行整治改造,形成特色酒吧街、创意街坊等。
建设好沿江风光带。建设两江两岸大小景点,如建设长堤柳岸、沙滩排球场、水上乐园、天然浴场等。重塑“宝庆八景”、半岛风光(老工业街)等等。
修复文物古迹。修旧如旧,还原两江两岸的文物古迹,并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如东塔、北塔、水府庙、仙人井、蔡锷故居、爱莲池。
打造邵阳“不夜城”。在资江北岸打造邵阳夜宵文化一条街,在资江南岸打造酒吧文化一条街。在北门口码头将邵阳乌篷船、毛板船等作为物质文化展示项目。对沿江风光带、景区景点、文物古迹进行灯光亮化。
整治两江环境污染源。加大对两江附近环境的污染管控,确保两江水质清澈。江岸护坡栽树绿化,重现杨柳依依、水清见底的自然景观。
在建设方法上,要统一规划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宣传引导。
(贺旭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