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4日

融合教育:三张“桌”为特殊儿童打开一扇门

邵阳日报记者 李熹珩

“特教班”使用的教材。

“特教班”正在上课。

“小朋友,今天我们上黏土课。我们来看看课上会用到哪些工具呀……”9月9日,大祥区新渡学校的“大祥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里,老师轻轻翻动着手中的画册,向“特教班”的孩子们介绍黏土的制作过程。14名特殊儿童跟着老师的节奏,忙碌而专注地对黏土进行揉捏、塑形,小脸上满是兴奋与好奇。

新渡学校是一所普通小学,也是我市两所省级融合教育实验校(融合教育,即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之一。

一般来说,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方式有三种:送教上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和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副主任、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赐莲介绍,肢体残疾、轻度智力障碍、视力或听力受损等情况的适龄特殊儿童,经评估可进入普通学校的常规班级“随班就读”;中、重度特殊儿童,由于病情及生活需求更为复杂,需要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于语言和行动能力等有严重障碍不能入校的儿童,则可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接受教育。

在普通学校开办“特殊教育班”,由特教教师和普通教师携手,通过游戏、律动、互动和一对一教学,为特殊孩子授课,是继特殊孩子“随班就读”之后融合教育推出的新方式。“融合教育的新模式,不仅让特殊孩子有机会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更在家长的心理接受度和孩子的成长方面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特教专干魏燕娟说。

综合考量的“评估桌”

9岁的康康(化名)患有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左手不太灵活,双腿无法走路,但在识字、写字、语言表达、逻辑能力等方面都没有问题。“他的智力水平挺高的,一首唐诗只要跟读两遍就会背诵。”康康的父亲说,康康平时爱好广泛,在家爱讲故事、玩成语接龙,时不时还和家人来场“头脑风暴”。

今年7月,经过市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的全面评估,康康拿到了“随班就读”的安置建议。秋季学期,康康如愿进入了新渡学校普通班就读。“开学以来,康康学习积极性很高,回到家就写作业,朗诵也不落下。”对于康康能就读普通学校,与健康的孩子一起学习和生活,康康的父亲很是欣慰。

“由专家测评给予‘随班就读’的建议,让特殊孩子与普通学生一起就读,不但可以让家长更容易接受,也能让特殊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开发潜能,有助于他们今后自主、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魏燕娟介绍,市教育局牵头,联合卫生健康、民政、残联等多部门成立市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特殊儿童进行科学评估,确保每位特殊儿童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案,实现了从“一刀切”到“个性化”教育的转变。

融合教育的“新课桌”

9月9日,在大祥区新渡学校,9岁的琪琪(化名)迎来了开学第一天。

琪琪大脑发育迟缓,走路经常摔跤跌倒,且不懂得用手支撑导致常常受伤。琪琪之前在普通学校读过几天,但因为无法适应普通班级的学习进度和自理能力要求无奈退学。今年秋季学期,琪琪入读了新渡学校的“特教班”。

作为湖南省融合教育实验校,今年,新渡学校正式开设“特教班”,接收由市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确定的14名“特殊新生”,开展我市融合教育新的探索。

面对特殊儿童,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奏效。于是,游戏、律动和互动等元素融入课堂,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特教班”班主任刘丹说,“与普通教材不同,培智课程更多贴近生活,我也会一遍遍举出生活中的小例子,用生活化的表达让孩子们记住。”

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刘丹,面对特殊儿童总是充满爱心。“这些孩子给你的反馈可能不是成绩上的,但每一步成长变化都会让我很有成就感。”刘丹笑着说。

“现在他在学校,有爱他的老师,团结友爱的同学,还有针对性的特教课程。”琪琪的奶奶说,“以前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玩游戏,学习不上心,现在专注力也提升了很多。”提起入校以来的各种变化,琪琪奶奶很是满意。

“如果在特教班表现优异,还可以转到普通班随班就读。”新渡学校校长王静介绍,学校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采取了多元化的教育形式。除“特教班”外,学校对于完全瘫痪、交流困难的学生,还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每月两次上门教学,让这些特殊儿童能够获得必要的教育支持。

医教结合的“实践桌”

9月10日,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教室内,教师曾伟青正在对一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进行针对性训练。随着老师的耐心演示,孩子也跟着音乐律动起来。

“这个仪器我们叫‘音乐魔盒’,可以通过触摸演示发声,训练特殊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力。”曾伟青介绍,“我们学校还引进了包括T杯架、平衡木和感统训练仪等专业教具。例如,T杯架用于辅助学生起立,平衡木则针对小脑发育迟缓的学生进行平衡功能训练,而感统训练仪能通过屏幕投影和触摸、脚踏感应等方式,辅助学生进行大动作训练和运动康复。我们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实现医教结合。”

近年来,市教育局联合卫生健康、民政、残联等部门,成立医教结合专家团队,积极推动医教结合工作,通过共同评估和干预,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加全面、专业支持和关爱。

接受教育、促进康复,只是助力特殊儿童成长的第一步。要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甚至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社会,才是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

9月11日,在隆回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洗车区,学生们手持洗车工具,正在认真清洗着每一辆车。从冲洗车身到打泡沫,从擦拭玻璃到保养漆面,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极其简单的步骤都需要特教老师付出细心和耐心。

“金香开了一家手工艺品店,白云在广东当按摩师,勇波经营一家加油站和洗车场,志刚、广丽等在广东、深圳的服装厂上班,昌辉在社区、街道当清洁工……孩子们用自己的汗水,努力在社会中学以致用。”说起已毕业的优秀学子,隆回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务主任汤英如数家珍。

称量食材、搅拌面糊、装饰蛋糕……在市特殊教育学校西点制作课堂上,空气中弥漫着浓郁奶香。学生们身着整洁的厨师服,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习如何制作蛋糕。每一次的成功尝试,都让他们眼中闪烁着光芒。

“除了开设职高班,我们还开设了不同年级、不同选修课和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融合课程。”陈赐莲说,目前,我市各特殊教育学校结合校情学情实际,开设洗车、糕点制作、按摩、家政和缝纫等职业教育课程。学生在毕业后,可根据自身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我们希望学生掌握一项实用的生活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种下梦想的种子。”陈赐莲说。

“融合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们在相互学习、启发、促进中携手成长的过程。这为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魏燕娟说,“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对融合教育的探索,让特殊儿童与社会实现深度链接。”

--> 2024-09-24 邵阳日报记者 李熹珩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9184.html 1 融合教育:三张“桌”为特殊儿童打开一扇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