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

让乡村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

袁曾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养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保护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让乡村传统文化重焕生机与活力,既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

重振乡村物质文化元素,推动乡村回归乡土化本色。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中,各地乡村都曾有着丰富多元的乡村传统物质文化元素,物质文化层面如文物古迹、民族村寨、传统村寨、田园风光等,非物质文化层面如民族节庆、传统民俗、戏曲文艺等,这些都是重要的乡村文化载体,但很多地方乡村古迹遗迹已经破损甚至毁坏,因此,推进乡村传统文化重焕生机,首先需要重振乡村物质文化元素,推动乡村回归乡土化本色。一是要聚力推进乡土文化传承。“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加强乡村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传承工作,打造特色文旅。如隆回县可在魏源故居重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科普教育展品展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对于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旧址、红二六军团长征司令部朝阳铺旧址等红色基地,还原战斗场景及历史人物事迹,展示遗物,打造革命文物品牌;滩头年画作坊国家非遗项目突出非遗传承、研学保护,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品牌;国家非遗项目花瑶挑花和花瑶呜哇山歌突出文艺表演,打造民俗文化品牌,让“本土文化+景区建设”新模式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活力。二是要加强对乡村文化元素的保护与改造,既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农业遗迹等重要文化载体,也要支持村庄塑造特色物质形态,通过修缮、改造、新建,使每个村都形成一个或几个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标识。如城步长安营镇大寨社区可打造以“寻梦大寨、世外桃源”为主题的渔樵耕读、怡然自乐的侗族民俗文化风情旅游村落,重点挖掘侗族和苗族的民族文化资源——“六月六”山歌节、百年侗寨楼群、“中国杉树王”等,通过唱山歌、芦笙舞、喝油茶、挤油尖、庆娘娘、祭杉树王等古老神秘民俗活动,精确开发民族民俗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文化、民俗演艺娱乐、村寨度假休闲、民族手工艺品等项目,大力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激发农民主体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文化的自主管理。农民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主体,要突出农民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其积极创造和实践。一是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引导村民或者村民自治组织在乡村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民俗活动、特色节庆、赛事活动等,加强农民对乡村的文化认同。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村晚、广场舞等文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打造“村晚”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二是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结合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村规民约,通过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日常行为、维护村里的正常秩序和村风民俗,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如新宁县清江桥乡桃华村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乡村振兴建设理事会,乡风文明先锋队、劝导队、施工队,所有成员从村组群众中产生。创新“村治民动”基层治理新模式,“有事开会协商,村事民办民管”“有矛盾找劝导队”,做到问题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近三年实现零信访,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

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汇聚乡村文化振兴新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形成一股新的农村文化建设力量。”一是吸引本地外出创业者返乡参与乡村文化振兴,通过政策引导以及乡情联结,激发在外人员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鼓励他们投资建设书院、村史馆以及村级历史文化长廊等,为村民和游客创建欣欣向荣的精神家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二是邀请一批文化志愿者如文艺工作者、文化研究者以及文艺专业学生群体等,通过驻村帮扶、项目支持以及支教活动等方式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点对点支持,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如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专业师生牵头成立的“花瑶花”项目组,扎根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白水洞,开展结对帮扶,在该村建立起花瑶挑花展示基地和设计作坊,围绕花瑶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联合创新,开发花瑶元素系列文创产品及植物扎染、草编、竹编等工艺品,组建2支民俗文化表演队,推动了文化产业长效发展。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 2024-09-20 袁曾婷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9055.html 1 让乡村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