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相逢不必曾相识

张振勇

2008年3月,我正式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某单位工作。在部队工作时,我曾从事过新闻和政工工作。因此,单位安排我负责宣传工作。

在部队期间,我在搞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兼顾文学写作,在军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过一些文学作品。到地方工作后,有新闻素材时写新闻,没有新闻素材时就专心写点文学作品,做到外宣与创作两不误。

第一次在《邵阳日报》上发表作品,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而记忆深刻的不是发表的新闻或文学作品,而是一篇工作研究——《融合式发展建强人防工程》。有一天上班时,我接到编辑林森打来的电话,他说我这篇工作研究有见解、有深度、有高度,准备刊用。此外,他还鼓励我多投稿。

后来,我在《邵阳日报》上发表了多篇工作性研究作品。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其中我在《邵阳日报》上发表的《浅谈县级人防疏散体系与管理》,被专业研究人员多次引用。我对文化散文有浓厚的兴趣。我曾以“故乡枝头的文化记忆”为主题,写了一组散文,这些散文大部分首发于《邵阳日报》。后来这组散文中的《龙灯》《山歌》《渔鼓》《老屋》等,被《辽河》杂志刊用。

林森编了我许多篇文学作品。其中《龙灯,色彩斑斓的孩提记忆》是一篇近二千字的散文,他一字不改刊发了。这是我少有的一篇在刊发时没有被改动的稿子。编辑刘振华也编发过我多篇文学或评论稿件。只要是被刊发的稿件,我都会把原稿和刊发稿打印出来进行对照,思考编辑为什么这么改,好在哪里,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这些方面。

君子之交淡如水,相逢不必曾相识。《邵阳日报》的编辑林森和刘振华,我与他们没有过细的交往。特别是林森,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见过面。刘振华也只是在一些文学活动中见过几次面。但不管是哪位编辑,他们都是以质量为标准取舍稿件。

因工作岗位调整,近年我发表的文学作品不多。但我阅读《邵阳日报》电子版时,我最喜欢的依然是文学版。报纸副刊,是展现一个地方的文化窗口。《邵阳日报》副刊刊发的这些短小精悍的作品,不仅让我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更让我感受到邵阳经济文化阔步发展的勃勃生机。

(张振勇,邵东市作协理事)

--> 2024-09-10 张振勇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8781.html 1 相逢不必曾相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