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日益成为城乡居民休闲度假不可或缺的内容。2011年中国旅游日的设立,标志着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而各地相继推出的旅发大会,特别是2024年党中央首次召开全国旅发大会,更是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省、市、县三级每年召开旅发大会,既吹响了各地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号角,也为繁荣节庆经济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更将各地推上了“同台竞技”“相互比拼”的大舞台。各地纷纷挖空心思造“亮点”,别出心裁出“彩头”,放大招试图一炮打响,用猛力期望拔得头筹。但也要警惕成为“表演秀”或“花架子”。
首先,办会是形式,但不要流于形式。形式应服务于内容,围绕主旨,突出主题。要办成会展,展示内容,展示亮点,展示看头,展示特色。
其次,促旅是目的,切不可舍本逐末,把钱大把大把地砸在了这些虚头巴脑的“面子工程”上,恰恰忽视了在“里子”上下功夫,忽视了旅游业自身的提质改造与趁势发展,没有在景区“硬实力”和服务“软实力”上“较真碰硬”,这就不能实现以质引客 、以诚待客、以特悦客的目的。
再次,旅发是关键,决不能顾此失彼。要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发展,两手都要硬。既要大力整治“顽瘴痼疾”,切实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让游客安心、放心、舒心,也要在景区建设、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上做文章,打铁先要自身硬,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让游客引得来、留得住、玩尽兴,头回客成回头客,变“流量”为“增量”,变“增量”为“常量”。
怎样才能真正实现以会促旅、以旅兴业?最根本的是要做到:“同频共振、货真价实”。
一要打造精品。优化线路、塑造品质、树立品牌。推出项目,先要打造,如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流量密码”天花乱坠也没用,见光“死”、原形毕露,落地“伤”、伤钱还伤心。有看点,有特点,有亮点,才是王道;看点才能吸睛,特点才有特色,亮点才能引流。让游客或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或沉浸其中、乐不思蜀;或开智顿悟、不虚此行。
二要文旅融合。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文塑旅,就要挖掘当地人文历史资源,讲好本土故事。以邵阳旅游为例,邵阳姓“邵”,邵旅就要姓“邵”,要有“邵阳”的文化印记、历史坐标、人文故事。以旅彰文,就要多方位、宽口径提炼升华旅游文化。比如开展旅人说旅、旅人写旅演讲和征文活动,通过旅人的旅途经历和感悟,发挥旅游的传播效应,彰显一座城市的美景和美誉。让“文”与“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神兼备,交相辉映。
三要强化服务。旅游最容易让游客视觉疲劳的就是同质化。比如“我在××想你”网红点打卡、演艺多以“××印象”冠名,千人一面,换汤不换药。而少数民族“风情”的,就是“山歌”加上“拦门酒”、篝火晚会竹竿舞。要跳出同质化,除非“天生丽质”,无法复制;或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所以在同质化的大背景下,服务成为“断舍离”的“生死密码”。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服务暖心,旅游的品质就上来了。有品质才有品牌,有品牌才有生命力,“旅”字这篇文章才更有“活力”。
(作者单位:市文化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