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大学毕业。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对文字对文学有激情、有偏爱,对白纸黑字的喜爱到了痴迷的地步。我的理想是到报刊社、杂志社工作。然而,一毕业,我就被分配到邵阳电视台新闻部当了一名记者。
大学时没学过电视的基本知识。电视是综合艺术,讲究文字、画面、声音等各方面的协调一致,很少有人能够凭一己之力创作出一件完美的电视作品,我也一样。而报纸不同,文章一经刊出,是好是差,非常直观。但我没有选择权,只能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在电视台,我干得很努力,一条新闻,从拍摄到编辑制作,除了配音,我都是一条龙工作到底。尽管如此,工作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找到感觉。一天到晚,热热闹闹,忙忙碌碌,劳而无功。因此,我“身在曹营心在汉”,依然想着去报社工作。
电视台工作不到一年,我被调入广播电视局总编室从事新闻宣传管理工作,出差的机会少了很多,坐办公室的时间多了很多,心也就安静下来了。一静下来,我就开始做文字梦、文学梦了,一有时间我就写点散文随笔。年轻,有激情,写好了就投到《邵阳日报》,居然在副刊版发了几个头条,比如《母亲》《等待》《点燃一支烟》等。这些文章在邵阳文学青年中产生了一点反响,还听说有人把我的文章从报纸上剪下来收藏了,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于是去报社工作的念头又重新抬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时各个单位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不多,像我这种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再加上在《邵阳日报》刊发了几篇有影响的散文随笔,于是报社领导就对我有了印象。在一些公共场合,时任报社社长陈伯寿、总编辑曾广信,分别亲口邀我加入报社。大意是说,年轻人,文字功夫不错,《邵阳日报》欢迎你。我口里谦虚,心里窃喜,大学毕业我没有能力选择工作单位,如今我终于又有一次选择机会了。时任广电局局长陈正文,老牌大学生,不仅有知识,而且人品好,对知识分子非常看重,听说我想去报社工作,有点舍不得。有天早晨上班途中,陈局长特意请我这个小字辈到湘印机厂门口著名的“小范面馆”吃早餐,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得“润物细无声”。以至于吃了陈局长请客的早餐后,我都不好意思开口再提离开广电去报社的事了。
2002年初,我再次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此时我已在广播电视局担任总编室主任六年多,新闻系列副高职称,市委宣传部要调我去新闻科任科长,湘潭大学给我发来了商调函要调我去母校新闻系任教。这时,邵阳人民广播电台经营陷于困境,组织上拟选拔我去任电台台长。思来想去,最后我还是选择工作了十六年、已经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广电。2003年,临危受命,我出任邵阳人民广播电台台长。
在电台工作八年,我可谓呕心沥血,全身心投入工作,把电台带出困境,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然后,我又被调回广播电视台担任党委成员、副台长。然而,在骨子里,当官不是我的理想,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整天忙忙碌碌,但始终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认为自己是靠笔杆子吃饭的,文字、文学是我的本钱,离开了手中这支笔,我什么也不是!我心中的纸媒情缘依然未了,还是想到报社去工作,就想安安静静地读点书,做点学问,写点文章,发挥自己的文字和文学专长。只有这样,心,才有安处。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之所以从大学毕业开始就想去报社工作,却总是不能如愿,主要还是自己决心不够!2017年,我申请到纸媒工作,理想职位是分管文艺宣传的副总编。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组织竟然提拔我到邵阳日报社担任总编辑,我不仅圆了的纸媒梦,还得到了提拔!在我看来,这是“天上掉馅饼”!我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走上新的岗位,立誓发奋努力,勤勉工作,不辜负组织关怀。走马上任之后才发现,担任总编辑,事情太多,工作太忙,每天面对海量的新闻稿要处理,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写点自己的东西。2021年底,组织上再一次高看厚爱,安排我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一肩挑,我感觉肩上担子千斤重!媒体是站在时代前沿、引领舆论风向的窗口行业,其“掌门人”必须立场坚定、视野宏阔、知识渊博、年富力强。我深知这个岗位责任重大,恐难胜任,如履薄冰地干了一年多,唯恐辜负组织厚望,并非常诚恳地向组织提出,让年轻人来干。2023年8月,我向组织部递交退出现职的书面申请。当年12月初,我与仇湘中同志进行了交接班。
如今,尽管我已退居二线,但还是报社员工。我将一如既往心系纸媒、关注报社,自始至终愿为报社进步发光发热、竭尽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