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小螺栓”有大担当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车架工作中心铆接班

邵阳日报记者 刘小幸

5月15日下午,在三一专汽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设备的轰鸣声不断传来,大大小小的装配材料琳琅满目。钻孔、打螺栓、焊接、螺栓紧固、校正……车架工作中心铆接班的班组成员正在各自的工位上火热作业。

“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我们班组每20分钟有一台车架总成下线,这也意味着我们一天要打上万个螺栓。”班长李虎介绍,为保证产品按期交付,与时间赛跑是他们的常态。交谈间,李虎穿梭于各工位间,忙着协调生产、把控质量、处置异常。

车架工作中心铆接班成立于2003年,现有68名一线产业工人,负责搅拌车、自卸车、牵引车等车架的组装和铆焊。他们当中有经验丰富的生产骨干,也有入职不久的生产新兵。工作中,大家团结协助、互帮互学,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今年,该班组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坚持创新是推动班组发展的核心动力。”李虎说,班组通过引入2D相机视觉定位技术,成功突破“全自动通孔焊接”的技术难题;鼓励班组成员发明、创造,参与QC(品质控制)活动,激发创新活力;注重工匠培育,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和劳动竞赛,培养出了一批技术精湛的技师,推动班组一半以上成员转型为掌握三个及以上工种技能的“多能工”,为班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他们班组整体技能较高,能准确、及时完成车间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并按时完成临时急件任务……”采访中,车架工作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也是赞不绝口。

近年来,三一专汽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车架生产线,推行精益生产及TPM(全员生产维护)管理,单班产量跃升至80台,生产效率提升30%。车架工作中心铆接班积极采用环保工艺,践行三一低碳化战略,助力三一新能源搅拌车、自卸车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第一,彰显了环保和智能制造方面的领先地位。

“我2003年来到公司上班,一路见证了智能制造助力产业发展取得的进步。”李虎说,虽然有高科技助力,但要生产出过硬的产品,终究离不开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

今年22岁的班组成员陶煜入职公司一年多,现在钳工岗位。“班长带着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觉得我们是一支有团魂、能战斗的队伍。”陶煜说,平时在完成自己工位的任务后,他会积极主动帮助班组其他工位完成生产任务,同时也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车架好比人的骨骼,螺栓紧固的稳定性会影响车架总成的可靠性。因此,车间来了新成员,我都会让他先去打螺栓,既是考验他的技术,也可磨炼他的耐性。”李虎说,螺栓作为一种常见的紧固件,可能并不起眼,但它是车架不可或缺的无名英雄。这看似简单又枯燥的铆接工艺,却关乎着整个车辆的安全和稳定。

铆接班的每个成员又何尝不是产业工人队伍里的一颗小螺栓,在各自的岗位上日复一日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李虎说,“全国工人先锋号”这份荣誉是对班组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带领班组成员继续用“打螺栓”的韧劲,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更好担负起公司的生产重任。

--> 2024-05-20 邵阳日报记者 刘小幸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车架工作中心铆接班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3295.html 1 “小螺栓”有大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