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

广阔舞台演绎文明风采

——文润邵阳系列报道之三

邵阳日报记者 欧阳德珍

近年来,我市把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用文化润民心,用文明塑造城市气质,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明新风尚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广大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剧院文化精品荟萃

文化,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内涵,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我市不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在城区建设起“15分钟文化惠民圈”,打造文体专业场馆、城市书房、爱教基地等众多文旅惠民服务场所,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每逢周末或者假期,我都会带孩子去图书馆里看书。”市民李娜说,免费对外开放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早已成为了她和孩子假日的打卡地。

在全市持续加强文化“硬件”建设的同时,我市文化文艺工作者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群文领域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特色、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彰显鲜明地方特色,且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大批作品在全省或全国获奖(展出)。

近年,我市复排了《沙家浜》《杨门女将》等祁剧剧目和《牙痕记》《打鸟》等花鼓戏剧目。新创了大型祁剧《目连救母》《焦裕禄》,以及大型花鼓戏《儿大女大》《豆腐西施》等。其中,祁剧《目连救母》《焦裕禄》《种子方舟》、花鼓戏《儿大女大》《山乡工匠》《豆腐西施》等剧目荣获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剧目奖”和“田汉大奖”。祁剧《目连救母》《种子方舟》、花鼓戏《山乡工匠》《豆腐西施》等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11月,祁剧《董洪跌牢》和邵阳花鼓戏《边桃边李》,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剧目。

今年是人民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贺绿汀诞辰120周年,市委宣传部、湖南省音乐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了第三届贺绿汀音乐节,以音乐为媒,以节庆为名,或演绎贺绿汀的经典作品,或追寻贺绿汀的光辉足迹,或以学术研讨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他为人民事业歌咏不止、奋斗不息的家国情怀和精神风范。专题文艺晚会上,《牧童短笛》《游击队歌》《天涯歌女》等一首首贺绿汀创作的经典曲目,既是一场高雅的音乐盛会,又是一场生动的文艺党课。

百姓舞台精彩纷呈

培育文化之风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也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我市始终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增强群众精神力量为着力点,持续推进“百姓舞台”建设,扎实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的文化服务活动。

9月8日,在大祥区大安街社区的邻居节活动现场,锣鼓、京胡等乐器齐声鸣奏,京剧《红灯记》《白毛女》《智取威虎山》《贵妃醉酒》《凤凰巢》等选段逐一上演,赢得居民掌声不断。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沙井头社区邻居节现场,50余位居民手持国旗,放声高歌,用最真挚的情感向祖国深情“表白”。

北塔区状元府邸小区的邻居节活动中,舞蹈、歌曲、花鼓戏、小品等节目轮番上演。

双清区中河街社区结合重阳节举办邻居节,一群平均年龄50多岁的戏曲爱好者,把《天女散花》《梁山伯与祝英台》《沙家浜》《路遇》这些经典戏曲搬到群众身边,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每逢有惠民演出,我都会跟老伴儿一起来看,精彩的演出给我们带来不少快乐。”市民林奶奶说,近年我市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样化,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市的“百姓舞台”不仅仅走进城市社区,更走进军营、乡村、学校、企业等。

9月6日晚,邵阳市创建第十二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双清区预定新兵役前教育暨全民国防教育日专题演出在双清区人武部精彩上演。官兵和干部群众同台演出,唱响双拥文化主旋律,谱写了军民共建的新篇章。

近日,“宝庆群艺汇”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走进双清区火车站乡前进村,文艺轻骑兵表演舞龙、花鼓戏选段、京胡,以及现代歌舞等节目,为村民送上充满正能量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大餐。

中秋节期间,由市文联主办的文艺惠民展演活动走进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整场演出紧扣时代主题、紧贴火热生活,唱响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主旋律,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

广场活动丰富多彩

今年73岁的刘家玲老奶奶,自小就爱唱歌。平常日子里,她喜欢拉上自己的好邻居,在院落里唱上几曲,互相切磋,互相探讨。“退休后,我就加入了社区的合唱团。大家都是业余的,凑在一起就是自娱自乐。”刘家玲乐呵呵地说。

像刘家玲老奶奶一样,在大安街社区也有一大群票友。“票友们有的是从小对戏曲表演有兴趣,有的是在退休后爱上了京剧,开始自学。”大安社区负责人介绍说,这群票友还自发成立了“大安京剧社”,每个星期会花上3天时间集中练习。

“普天下受苦人,同仇共愤,黄连苦胆味难分……”今年86岁的王丽芳虽已近耄耋之年,唱起京剧来,却有板有眼、范儿十足。“我自己在手机上自学的,跟着手机上播放的戏曲,一句一句地学唱。”王丽芳说,“现在,我会唱的京剧可多了,有《春秋配》《楚宫恨》《娄山关》《望江亭》等40多首。”

近年,本土的非遗文化,也和音乐与戏曲一样,在群众中蓬勃发展。10月20日至22日,市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市体育中心西广场举行,为市民呈现了一场“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的非遗盛宴——从滩头年画里还原演绎的“老鼠娶亲”队伍,引燃现场氛围;宝庆竹刻、滩头木版年画、宝庆烙画、花瑶挑花、新邵剪纸、根雕、苗绣、瓷刻、羽毛画等各类非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武冈米花、猪血丸子、城步油茶、佘田桥豆沙粑粑、糖画、万花茶、麦芽糖、向氏血鸭等美食引得市民纷纷品尝、购买。

文艺志愿者还把非遗文化送进校园、企业、军营,让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宝庆烙画省级传承人唐文林、邵阳学院副教授王艳萍夫妇等经常参加邵阳市“流动少年宫”活动,走进学校传授非遗文化,让孩子们近距离体验宝庆烙画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文化细雨”滋润百姓幸福生活。细数近年来的变化,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充满活力,文化服务贴近生活,文化传播更高效,文化服务更便民,一件件得民心、一桩桩顺民意的文化惠民项目落实落地,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同时,浸润了邵阳城市的灵魂,使她更有魅力、更加文明。

--> 2023-11-17 邵阳日报记者 欧阳德珍 ——文润邵阳系列报道之三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3860.html 1 广阔舞台演绎文明风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