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著名漫画家邓辉华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景区崀山考察时,对新宁县生态给予高度评价:“崀山风景果然名不虚传,峰奇石异,山清水秀,白鹭纷飞,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新宁县地处湘西南边陲。这里,天赋异禀、山川奇美。独特的生态自然条件,让新宁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境内生态优良、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有被誉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的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崀山,有“南岭明珠”“南方树木王国”“生物基因库”之美称的国家自然保护区舜皇山,有被誉为“南方的呼伦贝尔”的黄金牧场,素有“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新宁”的美誉。
近年来,新宁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主动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该县依托良好和独特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响生态品牌,“层进式”推进“两山”实践,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探索走出一条“生态好、环境优、乡村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目前,生态文明理念深入该县人民心中,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真正彰显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新宁模式”,真正实现了与绿水青山的“美丽之约”。
夯实生态的底子
2001年,该县提出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的目标定位;2008年,成功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2019年,成功创建湖南省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0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该县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接力,连续发力。在2020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基础上,该县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一以贯之地描绘“绿色”蓝图。
2020年,该县出台《关于生态修复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计划投入14.5亿元,通过实施林地修复、石漠化治理等10大工程,实现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该县加快推进“四水治理”夫夷江项目,开展崀山镇水溪等7个保护圈项目建设;启动石漠化治理工程,实施黄龙等4个乡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和麻林、黄金崩岗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平方公里。启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抓好绿色矿山建设。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6.12公顷,31个矿山3年全部按照绿色矿山的标准整改到位,全面开展土壤污染地块详查工作,对3个涉锑片区进行治理,解决了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该县深入推进河长制,重拳整治遗留沙石码头24处、“僵尸船”159艘,取缔非法采沙场10处,收缴非法电鱼设备98台。该县33座水库共33万平方米退养到位,建设“样板河”16条,河长制工作经验在全市进行推介。加大林业建设力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01%,居全省前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多年保持优秀。森林资源管理通过国检,努力创建湖南省森林城市。
探索转变的路子
在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基础上,该县探索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努力搭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经营和保障机制,大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强力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初步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互进共赢的良好局面。
该县成立“两山”基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新宁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方案》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出台《生态创建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及《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实施细则》等纲领性文件,确定由相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定期组织开展督查,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目前,新宁县已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9个、市级生态村72个,涌现了一大批“绿色学校”“绿色单位”“绿色企业”。
在生态保护上,该县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总面积比率为33.68%,居全省前列;自然保护地面积303.42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量1027.1万立方米,增长4.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多年保持优秀。设置支流入河口及坝口拦污栅9处,清理河道滩地近5000平方米,采用无人机及执法船常态巡河,实现水、陆、空立体化河道监控全覆盖,智慧河湖管理系统、“一河一警长”具有新宁特色的治水举措,得到省市充分肯定。全县16个乡镇建成16条样板河,其中罗间河、新寨河五里圳段成功入选湖南省“美丽河湖”,连续两年获省里表彰奖励。该县先后被纳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列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
在绿色转型发展上,该县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1.32万亩,建成脐橙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2个、老园提质改造示范园10个,建立万亩高标准绿色农业示范基地21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5个、创建4个万亩和24个千亩双季稻示范片,农业标准化种植比例达65.2%。“崀山脐橙”成为当地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响亮的品牌,脐橙产业扶贫经验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同时,该县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全省第二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制造强县、“四百工程”稳步推进,全县在库规模工业企业67家,2022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9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91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1.08%;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同比增长45.77%;专利授权达93件;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到20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59%,新型工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趋势向好,被列入湖南省低碳试点县、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在城乡同治上,该县强化“三废”综合治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为96.68%,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空气优良以上天数355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纵深推进,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行动”, 推广“一村一站一员”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全面提升农作物秸秆禁焚和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9.48%,划定禁养区326.03平方公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面完成,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3.43%,299个行政村村规民约基本建立,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持续改善。
唱响融合的曲子
该县贯彻落实“百里脐橙连崀山”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旅游立县”发展战略,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崀山和崀山脐橙两张名片,加快推进“两山转化”,推动旅游、脐橙等支柱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阳光大道,为乡村振兴树立了可以复制的样板。
该县通过大力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以“景村一体化、产旅融合化、服务标准化”为主要特色的“龙头带动”型全域旅游发展模式。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547.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54亿元。
该县基本形成了以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为龙头,以舜皇山森林生态旅游区、黄金牧场为两翼,以崀山丹霞小镇、黄龙脐橙小镇、黄金清凉小镇等特色小镇,白沙、黄龙、湘塘等12个美丽乡村,以及一大批乡村旅游服务点、乡村旅游景点为补充的全域生态旅游新格局。崀山镇创新“景区带村”模式,将2935户危房改造成湘西南特色建筑,打造出迷人的风景线。30多家精品民宿、200多家特色农家乐和家庭旅馆融入其中。窑市村满师傅生态产业园实施有机种养,用满师傅豆腐厂的豆腐渣养牛、养鸡,用牛粪等发酵成有机肥种水果、蔬菜,形成一条生态产业链,年创产值8000多万元,安排附近村民就业600余人,带动周边4个村搞起了生态种养。目前,崀山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97.27万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0.96万元,成为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在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方面,该县财政投入3800多万元,为景区内14个村开展危房整改、风貌改造,推动基础设施升级;按照“山顶带帽、山腰栽树、山脚穿靴”打造脐橙产业融合发展带;打造脐橙旅游精品线路3条,建成脐橙旅游观光园21个,兴办休闲农业企业26家。
该县脐橙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16万亩发展到目前的52万亩,脐橙种植单县面积稳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脐橙第一县”,年产量达70万吨,产值达55亿元,8.37万贫困人口因脐橙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增收致富。
特别是“脐橙小镇”黄龙镇以崀山脐橙为主导产业,打造标准化果园,升级改造农业观光园,培育8个“二品一标”品牌,建立起多样化、品质化、精细化产业体系。全镇脐橙种植面积达9万亩,年产量达20万吨,产值达5.91亿元。同时,该镇依托“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培育14家规模化企业、51家新型经营主体,户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产业样板,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十大农业特色小镇之一。
在生态文明与乡村治理上,该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文明建设和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有力有序有效。
清江桥乡桃花村探索出以“三会同商”“三线联动”“三制并举”为主要内容的“村治民动”群众自治新模式,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黄金瑶族乡以党建为引领,以“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大户+意愿群众+科技特派员”为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猕猴桃和中药材产业,新扩猕猴桃面积1260亩,总面积达4260亩;推广“北鹿南养”特色养殖,发展“鹿色产业”,实现瑶乡群众致富,成为可复制和推广的好经验。
青山远黛,近水含烟。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该县始终牢守生态红线,坚持绿色底线,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如磐石的信心,绘就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崭新画卷。
(本文配图均由新宁县委宣传部、新宁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