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山在新宁县城东北约60公里,南与东安县交界,重峦叠嶂,峡谷幽深,动植物资源丰富。1958年5月,紫云山林场建立。1984年,紫云山自然保护区建立。后与万峰山自然保护区一起并入舜皇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紫云山连绵百余里,昔处武冈州东南与新宁县东北交界地带,故清同治《武冈州志》称州内“油头团”有紫云山,而光绪《新宁县志》亦载其所辖“檀山村(今清江桥乡)”与“下油头村”俱有紫云山。清时,新宁县下油头村西邻武冈州油头团。油头团有油溪,发源于紫云山,迤逦10余公里,中分为两支,又相合于乱石滩,入夫夷江。
志书载紫云山产紫芝。万历《新宁县志》称,紫云山是因山“状如祥云”得名。看来,紫云山之得名似与其地产紫芝无关。康熙《宝庆府志》亦称,紫云山“孤插云端”,是说紫云山主峰巍峨高耸,直抵云霄,与云朵融为一体,仿佛一朵紫色祥云,因而得名。
康熙《武冈州志》却给出了另一种说法:南岳山茨禅师法嗣密严,见此山“时有紫云如盖”,故以“紫云”名之。这个说法或更合实情。紫云山山势高峻,植被茂盛,晨暮雨露霏微,常有烟岚叆叇,屯围于峰峦山腰间,正所谓“紫云如盖”。
密严,即密严刚,又称紫云密严刚禅师,为紫云山开山僧,门下弟子众多。曾建紫云禅院,顺治辛卯(1651)又在山上建碑亭。清时县人雷泽曾登紫云山,当时正值深秋,天高气爽,山顶“紫云秋老无云屯”。雷泽不以错过“云屯”美景为憾,认为这时的紫云山别有情趣:“楼阁屈盘烟雾古,松杉荟蔚岩谷昏。一水盘涡动深碧,太始元气流浑浑。始知瑶台在人世,何必八骏寻昆仑。上方趺坐散愁疾,形骸放浪吾神存。铁风翱翔复何有,草香山气来清温……”
紫云山山高林密,幽深险峻,又极辽阔,民国初成为土匪的藏身之地,而紫云禅院则被据为盘踞窝点,当地人深受其害。1919年,湘南南军二区一营进入紫云山剿匪。当时土匪正做午饭,仓皇逃窜,禅院因而着火。军方称,待他们赶到时火势已猛,而“附近无水可救”,禅院由此被烧毁。
(阿旧,新宁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