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向快乐出发

——解读双清区志成学校的“双减”举措

邵阳日报记者 李超 陈星

11月11日,是网友们十分推崇的“双11网购节”。为了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和正确的金钱观,双清区志成学校举办了全校性的“跳蚤市场”活动,学生们将家中闲置的书籍、玩具、学习用品拿到学校,在操场上摆起了小摊,体验了一把“店主”的乐趣,更在一次次的交易中学习沟通的技巧,体验赚钱的不易。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志成学校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活动为载体,以科技创新教育与体育为特色品牌,以“课后一小时”为素质教育舞台,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乐”课堂,努力将每位学生引入自主发展的“百草园”。

课堂增能

为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本学期以来,志成学校加大了教研力度,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比武、推门听课等多种方式,打磨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发挥学校省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青蓝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年轻教师师徒结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努力提升全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

前段时间,学校1702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石蓉芳在讲授《桂花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桂花特性,掌握课堂知识,在全班开展了一次“酿桂花蜜”的实践活动。依托校园内的桂花树,石蓉芳带着学生们摇动桂花树、采集桂花,清洗晾干、分层装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实地学习了桂花的有关知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采集桂花时正好赶上阴天,没有日晒,桂花难以干燥,学生们就出主意,用办公室的电风扇吹干,最终我们完成了这次实践。”石蓉芳说。

不止如此,在石蓉芳的课程上,她总是竭尽全力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为了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石蓉芳还在班上开展了“民间故事会”活动,学生们朗诵、分享民间故事,几名学生还联手绘制了《牛郎织女》的连环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场景,配上简单的介绍。

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积极开展作业设计的研究,一二年级通过拼音过关卡、生字卡等方式,灵活布置课后作业,不但有效落实了“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要求,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密切了亲子关系。对于三至六年级的作业,学校以年级组为主,由年级组进行统筹安排,各科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微调整。

此外,学校还在课后服务中设置一节作业辅导课,引导学生尽量在校完成课外作业。每月,学校还安排了一天的“无作业日”,鼓励学生“把书包留在教室”,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开展亲子阅读等拓展类作业。“‘无作业日’里,孩子在家拖了地、洗了衣服,还把书桌整理得井然有序。这让我们很高兴,感谢老师布置这么温暖的‘家庭作业’。”学校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如是说。

课外增效

今年秋季开学,校长朱赟智给每班送去了一份礼物——《打造高绩效班级的33个游戏》一书。“落实双减政策,最主要的是‘动起来’。考虑到并非每位教师都有艺体方面的一技之长,因此,我希望通过送书来为教师提供一些丰富课外生活的思路,从而更好地推进‘双减’的落实。”在校领导的大力推动下,全校教师们纷纷结合自身特长和学科特点,创新了一系列有特色、有亮点的课外课堂,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学有所长。

其实,从建校之初,学校就有意识地探索每周五下午的“第二课堂”,让学生们从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开发潜能、学习特长。学校依托校内教师的特长和校外辅导员,对“第二课堂”的开设项目进行了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形成了“1+X”和“4+1”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新课程模式。

“1+X”的“1”即在放学后清家庭作业,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辅导家庭作业。“X”指坚持五育并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开展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养。“4+1”是指除每周一至周四的正常课时外,每周五下午确定为特长学习时间,学校开设播音主持、舞蹈、健美操、棋类、球类、科技制作等十几项特色课程,让学生们参加至少一个兴趣班,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需要。

家校共育

“双减”工作的落实,更需要家长的参与与配合。

为了进一步做好“双减”工作,志成学校在积极向家长宣传“双减”政策,赢得家长支持的同时,还依托校家委员等途径,召开家长座谈会,每班邀请三位家长到校,谈“双减”前后孩子的变化,为“双减”工作提意见和建议。

如今,志成学校已经有不少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双减”工作之中,担任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整理员,以及课后服务中象棋、武术、茶艺、形体等兴趣班的指导老师,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献计出力。

--> 2021-11-30 邵阳日报记者 李超 陈星 ——解读双清区志成学校的“双减”举措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7510.html 1 向快乐出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