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

陈艳玲:小塘“女粮王” 种田本领强

邵阳日报记者 谭 宇 通讯员 杨能广 刘 艳

11月24日,新邵县食安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艳玲驾车前往县城的一家大米销售点送货。她说:“现在每天都能接到县内外各销售点的补货电话,每天送出大米8吨以上。”

今年32岁的陈艳玲面容清秀,说话轻言细语,却是流转土地5000余亩、年产粮上千吨、远近闻名的“女粮王”。

陈艳玲的娘家在新邵县龙溪铺镇山区,那里人多地少,田土金贵。“我小时候根本看不到荒田荒土,巴掌宽的地方都种上了庄稼。”她说。

后来,陈艳玲嫁到了该县小塘镇马埠江村。该镇田土面积宽广,石马江贯穿全境,灌溉十分便利,粮食产量高,历来被称为新邵的“粮仓”。然而,随着种田效益的滑坡和打工潮的兴起,马埠江村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样,出现了田土大片抛荒的现象。

“我就不信凭着这么好的耕种条件,种田搞不出名堂!”在外务工、收入不错的陈艳玲逐渐萌生了回乡搞农业的想法。陈艳玲的公公是位老农,种田经验十分丰富,他十分认同儿媳的想法。

2018年,陈艳玲告别务工生活回到村里。第二年,她在小塘镇的3个村共流转土地428亩,当年收获稻谷26万公斤,初战告捷。2020年,陈艳玲流转了两个镇共十几个村的3000亩水田,收获稻谷150万公斤,她“女粮王”的名字也不胫而走。2021年,陈艳玲共流转土地5026亩,其中种植双季稻1200亩,目前晚稻已全部归仓。据统计,今年早、中、晚三类水稻总产量达270万公斤左右。

随着水稻种植面积持续扩大,陈艳玲不断加大投入,以科技加持,加快“机器换人”,走农业现代化之路。近年来,她先后投入350多万元,添置了插秧机、旋耕机、抛秧机等机械耕种设备。农忙时节,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精准高效作业,省心又省力,逐渐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的传统种植模式,让粮食生产迸发新活力、新潜能。在稻谷储存方面,陈艳玲也加大投入。如今,她的粮库已经安装了摄像头和粮温传感器。有了这些可以远程监控的“千里眼”,粮库温度可常年控制在25℃以下,实现对于粮食的“看得见”“管得住”。

陈艳玲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采用“稻鸭共生”种植模式,引进了野香优莉丝、泰优390、芭茅稻等优质水稻品种。2020年,她在县商务部门和农业电商平台“惠农网”的助力下,对“稻鸭米”进行了品牌升级,注册了“马埠江”和“石马江”两个商标,线上线下同步开展销售,精品大米远销长江以南各省份。

近年来,陈艳玲的公司每年季节性用工都在200人以上,长期用工36人,吸纳劳动力在家门口务工增收。2020年,新邵县食安农牧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县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省农机示范合作社”称号。

--> 2021-11-29 邵阳日报记者 谭 宇 通讯员 杨能广 刘 艳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7472.html 1 陈艳玲:小塘“女粮王” 种田本领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