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国网邵阳供电公司南山党员学习教育基地迎来第三批学员。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公司依托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境内的老山界等红色教育资源,在南山供电所建立培训基地,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重走长征路”体验活动,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守护万家灯火。
1934年12月,红军翻越老山界到达城步南山地界时,百姓都说红军是神兵天降。80多年后,这片热土活跃着一支全力为群众供好电、服好务的队伍,它就是国家电网湖南电力“东方红”(邵阳)共产党员服务队南山供电所小分队。
一条棉裤见深情 贴心服务暖民心
“刘所长,我家没电了。”10月13日傍晚,接到老山界长坪村村民张胜梅的求助电话,南山供电所党员服务小分队队长刘祚超立即召集同事,赶到长坪村。经过一番忙碌抢修,线路通了,灯亮了,人笑了。
刘祚超是地道的南山人。红军长征经过南山留下很多感人故事,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条棉裤”的故事。红军途经长坪村时,村民周世宗做了一顿粗茶淡饭给红军战士充饥,带队红军战士坚持要付饭钱给他。双方“争执”不下时,响起集结军号。红军战士见周世宗态度坚决,便拿出一条厚棉裤,放到桌上:“那我送你一条棉裤吧,冷天可以保暖。”周世宗想塞回去,可红军战士已飞奔走远。
“这条棉裤,从未洗过。”刘祚超说,自己曾向周世宗的孙子——年近七旬的周旺华了解故事细节,“爷爷担心会把亲人的感情洗掉。”
“红军精神深深印在我们心里。”如今,刘祚超带领南山供电所党员服务小分队沿着红军长征足迹,全力为民排忧解难。2019年初,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生态移民项目启动,长坪村的村民陆续迁往新的移民安置地,但张胜梅等6户村民因故尚未搬迁出偏僻山坳。年过七旬的张胜梅腿脚不便,常年靠双拐走路,且无法使用手机交纳电费。南山供电所党员服务小分队坚持以传统服务方式,每月帮她办理代交电费业务,并将老人纳入困难客户“特殊档案”,定期组织队员上门服务,帮助检查室内外线路、打扫房间卫生,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虽然长坪村现在只剩下6个客户,每月供电量不足100千瓦时,但该服务小分队每月坚持到村里巡视台区配电变压器,检查村民安全用电情况。刘祚超说:“哪怕只剩下一个人没有搬走,我们也要确保村民用上放心电。”
一盏马灯照初心 电能替代解民忧
南山牧场南侧的下团村有一家“新铺里”农家乐,主人杨光清珍藏着一盏见证了红军与群众鱼水情深的马灯。
“这盏马灯是红军送给我奶奶的。”杨光清回忆,1934年秋,红六军团17师51团3营途经下团村,借住在奶奶吴老福开的“伙铺”(吃饭住宿的店子)。
吴老福当年34岁,是个苗医,看到十几位红军伤员急需治疗,赶紧上山采药,为他们疗伤。次日部队临行前,营长周仁杰非常感谢吴老福一家的帮助,在她拒收银元的情况下,将这盏马灯送给了她。当时,一盏马灯的售价相当于一名劳动力一个月的收入。
“这盏灯照亮了祖辈的生活。我准备把马灯作为历史文物捐给国家。”谈及此,杨光清的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7月初,杨光清的农家乐因使用柴火土灶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被列入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治理名单,他因此忧心忡忡。南山供电所党员服务小分队在走访中获悉情况后,主动向他宣传“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电能替代的优点。于是,杨光清决定加大投资,打造一个电气化农家乐。
7月30日,南山供电所指派专人帮杨光清办理了电能替代等业务。8月中旬,一个要经过用电申请等程序的客户工程,在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的情况下,仅用一周,就完成电能替代配套供电设施的改造任务,动力电接到杨光清家门口。9月底,杨光清的电气化农家乐正式开张,柴火土灶全部改成电磁炉大锅灶,成为南山牧场周边首家“全电绿色农家乐”,迎来国庆长假首批游客。
为帮助城步南山一带的村寨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国网邵阳供电公司主动对接群众的用电需求,共计投入资金836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绝缘线路8.9千米、400伏线路23.6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15台。村民们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小康电,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