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

侗乡夫妻“摆渡人”

——记绥宁县东山侗族乡学校老教师李海文、杨清芳伉俪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朱雪玉 袁菲菲 何 爽

金秋时节,绥宁县东山侗族乡的5000亩提子熟了。作为绥宁县乡村振兴的标杆乡镇,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像红提一样醇厚香甜,其中,一对侗乡“摆渡人”忠诚献身山区教育的事迹,特别感人:李海文和杨清芳夫妇分别扎根侗乡讲台42年和37年,他们把自己最美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深山孩子。

以校为家

东山侗族乡距离绥宁县城50公里,毗邻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和会同县,山水秀丽,民风淳朴。

李海文1963年4月出生在东山侗族乡,1979年9月开始在东山侗族学校任教。杨清芳1965年2月出生,也是土生土长的东山人,从1984年8月开始在东山任教。

共同的事业,渐渐将两颗心紧紧捆绑在一起。以校为家的他们,把教育教学工作视为头等大事,连结婚也没请过一天假,结婚当天,他们就在学校学前班的教室里简简单单举行了结婚仪式。结婚仪式虽然十分简朴,但婚后的他们互相支持。

工作以来,杨清芳一直担任低年级班的班主任,平时要照顾班上三四十个孩子,根本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家,李海文就揽下家里的家务活,做饭、洗衣、带小孩,必要时他还是妻子班级的“副班主任”和“修理匠”:班级有孩子生病了,杨清芳带着去看病打针,李海文就在教室守护其他孩子;班级的桌椅松动了,他拿出钉子和锤子修理。在绝大多数身为“留守儿童”的孩子心里,李海文和杨清芳就是“爸爸妈妈”:“爸爸”高大威武,什么力气活都能干;“妈妈”温柔慈爱,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不管在校遇到任何困难,他们都可以随时向“爸爸妈妈”寻求帮助。学生感冒需要吃药,杨清芳就帮忙熬中药,喝中药要忌口,杨清芳还经常帮他们做清淡的饭菜。冬天有许多学生长冻疮,杨清芳夫妇就给他们涂上膏药。

“万能”老师

开学季,每天上午,杨清芳是站在讲台上耐心教导、学识渊博的语文教师;下午,她又是多才多艺、技艺高超的蜜饯雕刻和手工编织的传授者。一块普通的冬瓜,在杨清芳翻转的雕刻刀下,变成了图案精美的蜜饯;一个线团,在两根细棍的编织下变成了美丽的手提袋和帽子、手套等。孩子们围在杨清芳身边,时不时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而李海文有时上午是体育课上体能超好、要求严格的“武将老师”,下午又变成了教授二胡的“文人先生”。除了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万能”,他们夫妻俩也是青年教师们心中的“哆啦A梦”。

“我的门被反锁了,没拿钥匙,是李海文老师拿梯子架起来帮我翻窗户进去,打开了门。”“到学校后,学校宿舍没有电脑网线,李海文老师知道后,就拿来他的工具箱,三下五除二帮我将寝室的网络装好了。”

师爱似海

杨清芳和李海文关心学生,在东山侗族乡学校是出了名的。他们不光关心本班学生,对学校其他孩子也同样如此。

学校工友杨昌饶的孙女小琳(化名),因其祖母、母亲在她三四岁时相继去世,小琳生活比较艰难。杨清芳夫妇闻讯,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关爱她,每年过年时都要给她准备压岁钱,还亲手帮她做新布鞋;龙龙(化名)家中不幸发生火灾,杨清芳夫妇当即拿来现金和买来好几套衣服送给他,甚至把为自己孩子织的毛衣毛裤全都送给了他,还发动大家捐款捐物,帮助龙龙一家渡过难关;女生蕾蕾(化名)的母亲得了胃癌,杨清芳夫妇又带头捐款,并发动社会献爱心,蕾蕾母亲得以及时就医。

1986年至1993年,杨清芳曾在东山侗族乡学校从事幼教工作。幼教非常辛苦,特别需要耐心,有时幼儿把裤子弄脏了,她帮他们擦屁股、洗裤子,并想办法帮他们换上。由于工作出色,杨清芳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还于1991年6月被评为省先进幼教工作者。

杨清芳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她的工作热情,她从不因身体原因,耽误学校安排的工作;李海文更是从青丝到白发,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

“改革开放以来,从东山走出去2000多名大学生,他们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国家栋梁,其中许多人都曾沐浴过李海文老师和杨清芳老师的师恩。”东山侗族乡党委书记唐淼华说。

--> 2021-10-23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朱雪玉 袁菲菲 何 爽 ——记绥宁县东山侗族乡学校老教师李海文、杨清芳伉俪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5473.html 1 侗乡夫妻“摆渡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