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很多年前,我就知道隆回县司门前镇与大水田乡交界的凤形山是座神秘的“鸟山”。它又叫打鸟坳,位于雪峰山东麓的万山丛中,海拔1100余米。自古以来,这里是候鸟迁徙途中的栖息之地,每年的四五月间和九十月间,山上便会出现群鸟聚会的奇观。当时,我一得知这个消息,就像鸟儿似的,也飞去参加了盛会。
那是四月中旬的一天,我在一位老山民的带领下,来到了莽莽群山中的凤形山上。只见四周林木青翠,百草丰茂,山形如凤,似翔似立。只是满坡满岭静悄悄的,任夕阳斜照。我不免有点扫兴,还以为被领错了地方,又不好开口问。山民见我掉头四顾,含笑地说:“莫急,莫急,坐下来等。”跟着,他自言自语地谈开了:“这山在过去,夜里烧堆火,鸟会像飞蛾般拥来;日里用网罩,收拢来一团团。上山来一次,少的打几十上百斤,多的打三四百斤。只要附近山民的屋里有灯,夜里不时有鸟飞进去。落鸟的这山坳,就喊成了打鸟坳。当然,如今早禁了,不准再打。”我听得“啧啧”地直咂舌头,忙打听形成这一奇观的原因。他若有所思地说:“我也讲不清,老祖公传说这山是凤神,百鸟年年来朝拜。读书娃讲远古时这是大海中的岛,鸟按老路飞迁,年年仍在这儿聚会。”
不知不觉,夕阳早已西下,薄雾降临,夜越来越深。正当我俩等得焦急时,三五只鸟儿翩然而至。一会儿,来了一群又一群,鸣叫声、拍翅声骤然打破了原有的寂静。一眨眼工夫,猛见各种鸟儿从天而降,有雪白的白鹤,五彩的锦鸡,黑灰色的杜鹃;有灵巧的大雁,悠然的天鹅,敏捷的角鸡;还有成双成对的鸳鸯以及羽毛油亮的野鸡、岩鸡和一些叫不出名来的鸟儿。它们在树枝上、草丛间、岩石上,聚集一堂,组成一幅活生生的群鸟嬉戏图。一时间,婉转的啁啾声,千腔百调,不绝于耳。薄雾之中,嘈杂而又和谐的鸣叫,像奇妙的交响乐,和着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阵阵拍翅声,震得群山不断发出回声。我如在梦中,又似在仙山上,不敢高声语,不敢乱走动,呆呆的,眼花了,头昏了。恍然大悟时,身上已降一层夜露,落下几点鸟屎,抬头明月晃晃,远望山野茫茫。风来了,夜雾消散,群鸟也奇迹般消失······
老山民见我这般痴醉,叹道:“过去,鸟多得成堆,这算什么!10多年来,越来越少,有时一年也难遇今天这情景。怕就怕迟早有一天会绝迹。”我听了,打了个愣,满是奇异和兴奋的心不由得蒙上一层阴影。啊,我可爱的家园中的奇观啊!
不料,后来当我随着中日鸟类专家再次去“鸟山”探访时,一切都变了。这里已建立了“候鸟观测保护站”,值勤看守的红砖楼十分醒目,一条铺沙公路直至楼旁。夜里,飞着毛毛雨,刮着小北风,这正是观鸟的好天气。接二连三的,群鸟纷纷而至。专家们喜滋滋的,将捕获的鸟儿脚上,套上了编有号码的金属脚环,然后放飞。他们说目前虽然还不知道这些鸟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但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我看着听着,兴奋极了。多年前,我随那位老山民在这里观鸟时的担心,看来已是多余的了。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更加提高了,山民自觉保护候鸟,这高高的凤形山上,涌现出很多感人事迹。
大家知道,鸟是环境的标志,鸟是人类的朋友,我看着壮观的鸟会,不由得喃喃祈祷:愿凤形山上的鸟儿越聚越多,愿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
(陈静,隆回县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