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佘田桥,就能闻到豆腐香。
佘田桥是邵东市境内的一个小镇,依着佘湖山,傍着蒸水河。镇上有两条主街,临河的“半边街”很窄,弯弯曲曲,两旁有很多卖豆腐的老店铺;穿镇而过的衡宝公路很宽,两旁商铺林立,其间有酒家、饭店,招牌菜全是豆腐。
入夜,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做豆腐的人家却忙碌起来。先是磨豆子。一个老旧石磨,女人一只手握着磨把用力推拉,一只手舀起泡好的黄豆放进磨眼。石磨慢慢转动,豆浆从石磨边缘汩汩流出。磨完豆子,接着过滤豆浆,煮豆浆。然后到了最关键的环节——放石膏点豆腐。放多少石膏,什么时候放,这是外人无法知道的秘密。最后一道工序是把豆腐脑用纱布包着,放进制作豆腐的模子里,上面用重物压好。两个小时后,豆腐脑就变成了又白又嫩的豆腐。
晨曦初露,小镇从甜美的梦中悠悠醒来。买豆腐的客人来了,有商贩,也有饭店的采购人员。不要讨价还价,也不要检查质量,佘田桥豆腐货真价实,名声在外。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所有店铺的豆腐都“抢”光了。有客人来晚了,没买到豆腐,懊恼地对店主说:“老板,你能不能想办法帮我弄几块豆腐,我多给点钱。”店主总是和气地说:“莫事,莫事,千万莫讲钱,几块豆腐,还是有办法的。”说完,走向里屋,变戏法似地拿出几块豆腐。小镇豆腐店的老板卖豆腐时都会“留一手”,以免那些急需豆腐的客人扑空。
衡宝公路上的饭店,每到吃饭的时候,就会宾客满座。吃饭的客人都会点豆腐这道菜——有些客人就是为了吃豆腐而来。饭店的豆腐有很多种,比如煎豆腐、炖豆腐……煎豆腐表面焦黄,里面鲜嫩,咬一口,满嘴生香。炖豆腐则洁白如玉,细嫩如脂,入嘴即化,又鲜又甜。豆腐端上桌,客人们吃起来各有特点,有的夹起一块豆腐往嘴里一丢,双颊微微一鼓,喉节轻轻一动,豆腐就进了肚子,紧接着从喉咙里迸出两个字:“好吃!”有的把豆腐夹进嘴里,闭上眼睛,双颊慢慢蠕动,然后猛然吞下,大叫一声:“真好吃,又鲜又嫩又甜!”客人们吃完饭,总不忘问一句:“你们这里的豆腐为什么这么好吃啊?”老板准会说:“我们这里的水好。”
其实,关于佘田桥豆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代末年,佘田桥老街有一个老太婆,儿子早逝,与儿媳生活在一起。婆媳俩每天起早贪黑,做豆腐卖。只是她们做的豆腐味道一般,生意并不好。可婆婆怜惜媳妇,媳妇敬重婆婆,俩人同甘共苦,相依为命,毫无怨言。蒸水河的“龙仙姑”被她们感动了,便悄悄改变了蒸水河的水质。从此,婆媳俩做出的豆腐洁白细嫩,吃起来味道香甜鲜美,成了抢手货。她们的生活因此变得富足。后来,她们做豆腐的方法留传下来,佘田桥就有了做豆腐的传统。
不管传说是真是假,蒸水河的水纯净、甘冽,人人皆知。佘田桥豆腐闻名遐迩,也是不争的事实。
时光悠悠,佘田桥做豆腐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可佘田桥豆腐却从未改变,佘田桥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申云贵,邵东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