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9日

擘画蓝图 久久为功抓产业

——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国家级经开区系列报道之谋划篇

邵阳日报记者 刘 波 通讯员 唐 洁 肖 薇 实习生 刘清华

编者按

自2013年首次提出打造国家级经开区以来,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寒窗苦读”、今朝“金榜题名”——2021年6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邵阳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这是我市产业园区建设的一座里程碑,邵阳产业发展自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产业兴邵”战略、久久为功抓产业、矢志不移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的显性呈现,是一茬接一茬园区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的结果。

成功来之不易,喜讯振奋人心!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国家级经开区系列报道》,深度呈现市委、市政府抓产业兴园区的高站位谋划,展示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创新开放、升级发展的高质量运营,揭示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艰辛不易的晋级之路,提振园区发展的信心。

一座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崛起,绝非一时之功,往往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园区之所以充满生机与活力,究其根本还是园区产业持之以恒的发展。

曾经的邵阳经济开发区,自带全国老工业城市邵阳基因,工业门类齐全,拥有诸多特色优势产业,享受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新时代,在跨越向前、成功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征途中,它还给出了一个答案——久久为功,事在人为。

谋定布局国家级经开区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紧扣“产业兴邵”战略部署,通过重建产业“聚宝盆”,构筑项目“新洼地”,提升发展“软实力”。我市在1996年、2006年,分别成立原邵阳经济开发区、宝庆工业集中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到2013年,两个园区初具规模,集聚一批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发制品和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项目。

如何争取大政策、打造大平台、落户大项目?2013年11月,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要以邵阳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捆绑宝庆工业集中区,建设国家级经开区,并瞄准了“千亿园区”的发展目标。

在市委、市政府看来,把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有助于邵阳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可全面优化邵阳产业集聚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引领和创新驱动的示范作用,促进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市乃至武陵山片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16年11月,经省政府同意,原邵阳经济开发区、宝庆工业集中区整合成新的邵阳经济开发区。“高擎跨越发展的大旗,成为‘产业兴邵’的桥头堡和先行区。”市委书记龚文密的话语掷地有声,为邵阳经济开发区指明发展方向,明确了创建国家级千亿园区的目标要求。

整合后的邵阳经济开发区,实体壮大,但权限不够、效能不高,园区征拆更是主体多元,工作推进乏力,这成为邵阳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千亿园区的最大“痛点”。

如何走好第一步?这个问题摆在市委、市政府的面前。

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

凡事破则立,从则平。市委、市政府决心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做好顶层设计,谋划出园区改革的整体架框设计,抓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创建国家级千亿园区路上蹚出新路子。

2017年6月,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推进邵阳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千亿园区的实施意见》,从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行政区划管理、改革编制人事工作、改革绩效薪酬办法、改革创新发展机制、加强党的领导等“五改一加强”方面着手,明确邵阳经济开发区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工作要点,从顶层设计上为其改革搭建了“四梁八柱”。

紧接着,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动真碰硬,强力推进一系列改革。

2017年9月1日,邵阳经济开发区正式整合原邵阳经济开发区和宝庆工业集中区两个园区,托管双清区高崇山镇,火车站乡世纪新村、栗山村等1镇10村,组建成2个街道办事处。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全权负责托管辖区内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化解等政务、社会事务工作,形成与事权相符、集约高效的运行机制。

简政放权,提高运行效率。232项市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园区事基本实现园区办、全程代办。率先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和审批告知承诺、容缺审批管理,工业项目审批缩短至30个工作日。

率先在全市园区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和绩效激励考核、全员竞聘上岗改革,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机制一新天地阔,园区瞬间形成干事创业、大干快上的浓厚氛围。“两个小时,拿到了营业执照、企业公章,银行开户预约也办好了,这里的服务、速度堪比深圳!”今年5月21日,国际数控机床项目现场负责人周玉科对园区办事率点赞。

接续奋斗筑强产业支撑

打造国家级千亿园区,产业首先要强。2017年以来,我市持续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卧薪尝胆的狠心、久久为功的恒心”抓产业,并连续5年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开成产业发展大会,凝心聚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委、市政府把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邵阳工业产业发展的核心,作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邵阳“排头兵”来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晰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主攻方向,并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推动工作力量向园区集中,资源要素往园区倾斜,倾力推动园区产业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招商、建设以及园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看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的身影。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国家级经开区创建领导小组,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讲评、半年一总结。近6年,市委书记龚文密调研指导园区产业建设300余次,强力推进园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市委、市政府以“引老乡,建家乡”的理念,每两年举办邵商大会,发动全市各部门招商、全民招商,助力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每年市委书记、市长还多次带队,奔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为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在彩虹特种玻璃第一条生产线点火前的一个月内,市委书记龚文密就多次深入项目现场督战,切实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力促项目早日开花、结果。

领导的率先垂范,引领、鼓舞着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上下坚定信心,铆足干劲,接续奋斗,在真抓实干中赢得园区高质量发展,让园区昂首挺胸,大步迈向国家级千亿园区。

--> 2021-07-09 邵阳日报记者 刘 波 通讯员 唐 洁 肖 薇 实习生 刘清华 ——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国家级经开区系列报道之谋划篇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1042.html 1 擘画蓝图 久久为功抓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