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

辛劳的乡亲

蒋双捌

我的家乡在新宁县一渡水镇杨立村,处于一渡水峡谷和回水湾峡谷中间隆起的山脊上。我曾经因编排了几句顺口溜而遭到家乡后生们的“责怪”:“有女莫嫁杨立岭,鸡公呷水望天上。上岭出气不赢,下岭提脚不赢。落不了三滴雨,泥浆平裤裆。出不了三天太阳,到处灰尘铺炕。”

家乡自然条件差,是出了名的“干地方”。这里更没有什么丰富的物产,只有贫瘠的土地和勤劳的乡亲。正是因为乡亲们的勤劳,才使得这方土地生气勃勃,生生不息。

我家所居的杨立村铺里组,是一个只有七八十口人的村民小组,五十岁以下的成年人全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一些七老八十的老人。这些老人经历了战天斗地的大集体时代,吃食堂、修水利、造农田……就算是现在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但吃苦耐劳是本分,虽年纪大了,他们也不肯闲下来。尽管劳动力严重不足,但我们这个组的田地从来没有荒芜过。我的乡亲们可以说都是标本式的农民。后生们都外出了,老人们就承担起全部的田间劳作,而且基本上还是传统的耕作模式。

保叔六十八岁了,我的记忆里他从来没有闲过,春忙耕,夏忙管,秋忙收,冬忙藏,晴天忙在田地里,雨雪忙着整理农具折畚箕,田头地头一条线,种出的庄稼人见人爱。他的妻子何婶也是个勤快人,布鞋做得让人眼馋。夫妻都是勤快能干人,仓里稻谷苞谷爆满,院里鸡鸭成群,一家人丰衣足食自不待言。

七十多岁的范婶更是个种庄稼的里手,地头上的土整理得像粉末,每个季节都有新鲜蔬菜绿在地里。每有种地的新手,都会跟着她学几手,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杀虫,跟着她做准没错。她说:“耕阳春,耕阳春,紧跟别人后面耕。”她种的菜多,旁人只要与她说一声,去扯一点,她是不会说什么的,反而这会给她一种成就感、自豪感。

华姨本来有着很好的条件,儿女又孝顺,快八十的她完全可以住到城里去。但她总是舍不得家里的几亩地,每到耕种季节就回到家里。我时常笑她:“放着现福不享,七老八十了还那么辛苦,死了带进棺材去?”华姨也不怪我:“哈宝崽,自己种出的吃着放心!”也是的,她的田地从来不打除草剂,野草都是她在烈日下扯干净的,种出来的东西吃着自然放心。

母亲也快八十高龄了,怎么劝也不愿停下手里的劳作。父亲故去后,她是既伤感又孤独,她的劳作,既是为了自食其力,也是寄托着对父亲的哀思。我只好每天下班后“回归”本色,不求收获地在地头瞎忙着——远望着母亲越来越低矮的身子,以免她倒在残阳的孤影里!

“三勤带一懒,不勤也得勤。”像他们这样的勤快人,我们组里的何止只是这几个!

我们组里自解放以来,没一个好吃懒做、酗酒闹事、闲着去打牌的人,他们比拼的是谁家的稻谷产量高、谁家的玉米棒子大、谁家的过年猪喂得肥……他们一如既往地恪守勤俭持家的古训,靠着自我的辛勤,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守望着这方和谐宁静的土地。

(蒋双捌,任职于新宁县第五中学)

--> 2020-11-22 蒋双捌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2368.html 1 辛劳的乡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