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

《江梅》赏析

——历代咏梅诗漫谈之三

张先军

杜甫《江梅》:“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美国学者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一著中说:“杜甫是最伟大的中国诗人。他的伟大基于一千多年来读者的一致公认,以及中国和西方文学标准的罕见巧合。”杜甫的伟大在于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其诗反映唐朝“安史之乱”后时代变迁的“诗史”价值,但他的咏物诗却被忽略了。这首《江梅》所表达的“客愁”与他写下“万里悲秋长作客”的心境是一致的。清代学者浦起龙《读杜心解》说有“暗用新亭风景河山之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说的是西晋灭亡,南渡遗民的亡国之痛。杜甫在这里表达的正是一种“国破山河在”的沉痛之情。

此诗写于大历三年(768)春。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巫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此诗应该就是于舟中见江梅所作,首联写梅蕊在腊月前就绽开,过了年就纷纷开放。颔联承接上文,点出客愁。梅占春意,景物自好,反而触动客愁,因为花开花谢,都非故园春色。春意愈早,客愁转深,是以乐景衬哀情。颈联谓雪、树同色,见其早;江风自波,所以愁。尾联用“故园”呼应“客愁”,故园不可见,是以面对高峻的巫山而更愁前路渺茫。嵯峨,山势高峻之意。此诗起承转合,结构浑然,用律谨严,而赋予梅花抒写离情更深广的内涵。

杜甫出巫峡后,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故曰“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可见此时他的“新亭风景河山之感”是多么强烈。大历四年正月,杜甫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大历五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以《江梅行》为题,后来元代郝经也写过一首歌行体,其诗也通过“江梅”表现了兴亡之变:“自从天马饮江水,草根呷尽梅无柯。”

(张先军,邵阳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邵阳市诗词协会主席)

--> 2020-10-27 张先军 ——历代咏梅诗漫谈之三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076.html 1 《江梅》赏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