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双清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将军石
我走过的枞树林(外一首)
瑶山深处甜茶香
田园
祖父要我放小鸟
出 口(外一首)
城步峒茶四咏
游新宁舜皇山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20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土视野
将军石

周后平
 

老家隆回有一山,叫将军石。

将军石很传奇。周围连绵的几座高山均是茂密的森林覆盖,独此石于山腰拔地而起,几与峰齐,如飞来之石一般。此石底部浑然一体,却于中间一分为三,旁边两块由里向外呈弧形侧向高耸,顶部溜尖,形态像两个身着盔甲、仗剑而立的将军,中间一块高度落差一半,像一位正襟危坐的峨冠王者,三者合一呈“二将护主”外观,栩栩如生。据史书记载,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的陈友谅在方圆十里八乡共立过九个营寨,将军石为其一也。石前罕见一块开阔平地,有一个足球场那般大,只长草不长树,衬出了将军石的突兀耸立。此山终年山雾氤氲缭绕,有如仙境一般。

将军石虽然传奇,但对山下村落的居民来说却不是福地。山下是我村的第五村民小组,但全村人只称这里是将军石,很少称五组,因为这里是全村最高、最远、最穷的地方,很少有人到那里去。这里居住着近二十户人家,百十来号人,远近高低散住在各个山旮旯。将军石横亘在村落的正西面,与南北两面的山连成一体,形成三面“高墙”,仅东面有一次级而下的山沟,一条山路蜿蜒而出,通向外面的世界。如此逼仄的生存环境,焉能不穷?有民谚为证:“有女莫嫁将军石,山高路陡坡难爬,半年要呷泥巴水,喊呷肉来撕嘴巴。”周围的乡村也只知有个将军石,那是因为“穷”名远扬。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一个夏天的上午,阳光灿烂,村民突然发现一架直升机在围着将军石反复盘旋,高度低到可清晰看清机上的文字。没几天,就看到一群解放军抬着大圆木上了将军石山顶,很快矗立起了一个高大的三角架,上插一面五星红旗,作为飞行航标。后来才知道,国家搞三线建设,在将军石背面山脚建立一个军事基地(现在是邵阳驾驶员考场)。基地建好后,来了好多工人和解放军,每天车水马龙,红旗招展,喇叭震响,好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将军石两边“西边日出东边雨”。

这时一个人站出来了。他叫梁仪生,是五组组长,也是共产党员,曾经当过兵,参加了抗美援朝,立过战功。他退伍回家后一直担任组长,还当过大队干部,之前也带领组里的人挖过山塘,掘过井,但改观不大。

这次,梁仪生在全组会议上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修一条通向基地的马路!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从将军石里钻出一个窟窿,修出一条活路、出路,将军石子孙后代才有希望。梁仪生动员的话不多,但铿锵有力,让憋屈了一辈子的将军石人激情燃烧。“干,拼了老命干!”大家不约而同地作出了沉甸甸的承诺。

第二天,梁仪生就带几个村民上山踩线、分配任务。一条路共分18段,每家一段,除了一段梁仪生自己留下外,其余各段抓阄决定。梁仪生“搞特殊”的那一段正是将军石的那道山垭口,是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那时还是集体化,白天将军石人还要完成全村的公派劳动,还有全组的集体劳动,修这条马路大多是在晚上。偌大的工程没有劳动大场面,没有外援,没有任何机器设备,有的只是沿途马灯亮出的星星点点,如一条游动的长龙在闪烁。那段时间,将军石人心无旁骛,不是在修路,就是在修路的路上,肩挑手扛,凿石穿洞。特别是梁仪生承担的那段山垭,是整条路的“制高点”和“拦路虎”,也是修路进度的“风向标”。大家只看到每天亮得最早、熄得最迟的那盏马灯就是梁仪生家的。最后那山垭活生生地被他劈下了近20米,现在两边那满壁镶嵌着青苔的锄痕和断石如一幅绚烂的油画,书写着那个战天斗地的传奇。整整两年,18段龙身终于合成了一条长龙,全长3公里的过山马路修成了,将军石这一天险终于踩在将军石人的脚下!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将军石人耗了两年的汗水从大山里走出来,拥抱了外面明媚的阳光。很快,他们用木材、山货、瓜果,还有勤劳,换回了一辈子难得见到过的大把钞票,将那狭窄的老木屋变成了宽敞的红砖房。小伙子们兴高采烈地娶回了漂亮的媳妇,小姑娘们穿上了花衣裳,小孩子们都背上了新书包回到了学堂。

2019年我们村才摘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可将军石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再没有产生一户贫困户!

(周后平,任职于邵阳市档案馆)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