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察与思考
3上一版  下一版4
 
应对大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
努力扩大消费 对冲疫情影响
虹堤曲折水徘徊
火线提拔是非常时期用好干部的重要手段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20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对大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张占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党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这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指明了攻坚克难的奋斗方向。

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紧迫性。

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问题导向,就是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加大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就要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社保政策等方面有新的举措,继续推出一批重要改革方案。目标导向,就是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任务圆满完成,要通过加大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确保经济平稳发展不滑坡。结果导向,就是要聚焦重点、紧盯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盯住抓落实,通过加大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赢得这两场“战争”的胜利,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

我们要继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精髓,增强政策供给的精准性、灵活性、有效性。充分展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动员能力和协同能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对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配置资源的力量进行适度调整,集中全国范围的优势医疗队伍和医药物资支持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及周边等地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顺畅。从长远来看,我国整体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更好地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好各地疫情防控资金需要。适当扩大地方财政政策的自主配置权,切实将更多的资金力量集中投入到公共医疗卫生领域,以便各地方财政部门针对所管辖范围的实际疫情状况,实事求是地制定精细化、差异化、弹性化的政策目标,坚决执行确诊和疑似病例的治疗费用包干政策,免除人民群众因负担治疗费用产生顾虑。

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从产业角度来看,受此次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虽然很多行业开辟了线上经营的新模式,甚至催生出新业态,但是就服务业的根本属性而言,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需要政府“真金白银”的税费让利支持,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将社会损失降到最低。

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金融服务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加大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对于先天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微企业来说,特别是在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更加需要加大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将金融政策红利更加向小微企业适度倾斜。

加强分类指导,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要两手抓,两个轮子一起转。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疫情较轻地区应当尽快复工,促进自身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恢复稳定;恢复经济秩序的地区要驰援疫情严重地区,缓解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压力。

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疫情结束以后就业企稳回暖的根本趋势可以预期,但中短期内会出现不少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数量大、就业时间比较集中,要多措并举做好工作。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鼓励更多企业线上招聘、培训、办公等灵活就业模式,将企业自助和社会帮扶相结合,避免大规模裁员。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据“学习强国”2月22日,有删节〕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