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百家论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先贤留韵赤心存(外一篇)
蔡锷与小凤仙关系的历史真相(上)
双龙戏水
汉字字序行序是如何确立的
那些不知所踪的书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20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邵阳诗韵
​先贤留韵赤心存(外一篇)

刘宝田
 

宋以前,邵阳的本土诗人留下的作品,不是很多。唐末胡曾是第一位,留有154首咏史诗。唐末的都梁十景诗,应当是本土诗人之作,可惜没有留下姓名。一直到宋末出了个罗宗之,字巨海,号栖碧,今邵东人,南宋度宗咸淳庚午年(1270)特科进士,官至翰林知制诰,著有《栖碧诗文集》。

其人忧时忧国,读其《伤时》可知:“有心安社稷,无力济苍生。王莽权倾国,君民暗失声。”其时权奸贾似道当政,罗氏之诗直抒胸臆,反映了朝野侧目之情。后来,深感自己“无计清君侧,何颜待御前”而再三请退故里。度宗赵禥赐银币,给禀膳,御书“忠肃”二字,放其归隐邵东铁塘。归隐时,有《惊梦》之作:“退隐云山沐圣恩,馨香祷祝赤心存。噬贤狗吠人猫笑,噩梦惊醒欲断魂。”嫉恶之心,忠贞之情,浸淫字里行间。他不畏艰凶,在《讽贾似道》一诗中,直呼贾似道为“庆父”:“伤心怕见西湖水,民血民膏民泪凝。庆父重生天又乱,万家湮没一家亲。”义愤填膺,耿介无畏,真是“宝古佬”精神的典范。

还有一个刘瑾玉,宝庆尚贤里(今邵阳县五丰铺镇)老堡刘氏先人。南宋末年秀才。宋亡后隐逸山林,闭门求学。其《送芳远侄海南平寇》,一腔爱国救民之情形诸于笔端,亦彰扬了邵阳人的风格品性:“征骑海南去,平寇志犹初。我苦年空迈,君行义有余。别离今弟妹,救恤旧民闾。底用闲愁遣,窗前日著书。”送别侄儿,激励初志,报国行义,平寇恤民。感叹自己年高,不能从征,只有收拾闲愁,课读著书。他也确实著有《春秋说约》《吕律成书》《佛理释义》等著作,可惜今已失传。

自胡曾始,从邵阳几位先贤之作看,都胸怀磊落,忠贞耿介,风骨挺岸,忧国忧民,没有借酒浇愁之举,强赋新词之态。其吟咏亦为真性情、高境界,其精神真是我们后人应当继承、发扬的宝贵财富。

僧道留诗说清虚

道教重视活好当下,所以讲究炼丹、养身,追求长生不老、飞升成仙。佛教认为此生受苦受难,要慈悲为善,来生皈依极乐世界。在人生执念上,一个追求此岸,一个追求彼岸,是完全相悖的。但僧尼、道士都是出家人,都崇尚远离尘嚣,淡泊山林。所以僧道之诗,在这一点又是共通的。同中异,异中同,于人于物,这个道理都是适用的。

僧瑞兰于宋理宗宝佑元年(1253)在今新邵二中内筑建了兴福寺,有诗云:“破屋萧然托小岑,相依不觉二毛侵。山光绕槛烟岚净,溪水到门风雨声。尘世偷闲余此地,禅堂说法证初心。客来呼酒入林去,夜静月明长醉吟。”

与小山上凄清萧索的破旧居室相依,不知不觉白发已斑驳于青丝之间。幸喜有山光绕槛,烟岚明净,门前清溪,行风逗雨,天然妙趣,悦性怡情。滚滚红尘之中,能有这一方清寂幽闲之地,更何况可伴晨钟暮鼓、黄卷青灯,证禅说法,了却菩提初心,消山中永日,修彼岸长生。朋友来的时候,呼一壶酒,林中对饮,坐拥山间清籁,相招明月醉吟。其实,享受的不是彼岸之求,而是此岸之乐。

这首诗名《三溪寺》,可能是后人加的标题。因为明初时才改名“三溪寺”,已是瑞兰身后百年有加了。

稍后不久,有宋末元初武冈道长李道纯者,博学多才,精于道家内丹之学。其《水调歌头·赠刘居士》:“在俗心不俗,尘里不沾尘。处身中正,何妨闹市与山林?践履不偏不易,日用无争无执,只此是全真。方寸莫教昧,便是上乘人。采元精,炼元气,复元神。三元合一,自然鼎内大丹凝。更把玄风鼓动,天外迷云消散,慧月朗然明。叩我第一义,江上数峰青。”即崇尚修身中正,活好当下。

其《咏藕二首》云:“一种灵苗异,其他迥不同。法身元洁白,真性本玲珑。外象头头曲,中间窍窍通。淤泥淹不得,花发满池红。”“我本清虚种,玲珑贯古今。为厌名利冗,且隐淤泥深。每有济人意,常怀克己心。几多捞漉者,那个是知音?”

全是以藕喻人,以藕传道,讲究修身。其实,修身一理,儒家亦十分重视,且以其做为人生第一课。佛讲修身,以求来生正果,而其生活态度实际上与道家一样,“客来呼酒”“月明醉吟”,潇洒此岸。道讲修身,活好此生。儒讲修身,不为来生,而为此生“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许多名刹宝阁,三教同祀,实是有道理的。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