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百家论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林语堂:一心评宇宙文章
蔡锷自请“薄葬”
渔歌
从蒲扇到空调
被污名化的李臣典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2019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史海钩沉
被污名化的李臣典

张东吾
 

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出现脸谱化的趋向。有的人逐渐被塑造为完人,而有的人则逐渐被污名化。李臣典无疑是一个被污名化的典型。

李臣典(1838-1864),字祥云,谥忠壮,今新邵县巨口铺人。湘军统帅曾国藩曾称赞李臣典“性情朴实,忠勇绝伦,治军爱民,井然有条,料敌制胜,毫发不爽,实为难得之将”。

李臣典人生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获得攻占天京的首功。但在李臣典去世二十多年后,他的一个昔日同僚朱洪章写了一本书叫《从戎纪略》,书中极其夸大自己的战功,并四处散布流言:“曩者之役,余实先登,李(指李臣典)资高,适猝死,主帅与朝廷务张之,以励将士,故李独尸大名。”在朱洪章眼里,似乎他才是攻占天京的首功之人,而李臣典只是因为骤逝才捡了漏。果真如此么?其实不然。首先,朱洪章的《从戎纪略》内容极不真实,如他将萧孚泗捕获太平天国忠王李秀全、福王洪仁达的功劳据为己有,建立在虚假之辞上的战功并不可靠,倒是其浑水摸鱼、沽名钓誉之心昭然。其次,谁是攻克天京的首功之臣,朱洪章说了不算,只能清廷说了算,曾国藩兄弟说了算。曾国藩不仅在向朝廷的奏稿中将李臣典列为第一,而且在日记也有体现:“至信字营见李臣典,该镇(李臣典被授予河南归德镇总兵)为克城第一首功。”“盖祥云英勇绝伦,克复金陵,论功第一。”可见,绝不是因为李臣典骤逝,曾国藩才将他推为首功。第三,李臣典战功卓著,实至名归。由曾国藩兄弟起草的《李臣典战功清单》长达2600字,详细记载了李臣典随同曾国荃转战江西、安徽、江苏三地,克吉安、拔安庆、破雨花台、夺秣陵关,“轰塌坚城,歼除巨憝”的辉煌战绩。其中甚至记载,在克复安庆时,“李臣典执旗先登,人已推为首功云”。在攻占天京时,李臣典“设计掘地潜攻,身任其役”“身先士卒,直冲倒口而入”“与刘连捷、伍维寿、朱洪章、武明良等首先登城,入城之后扼住太平门,杀贼甚多”,战绩也在诸将之上。赵尔巽在《清史稿》中称:“初叙入城功,李臣典以决策居第一。”这也是李臣典明显高于其他湘军将领的地方。清末况周颐在《眉庐丛话》中直言:“则掘隧轰城,发策实由忠壮,何止奋勇先登而已。故朝廷亦有谋勇过人之谕,推为功首,孰曰非宜。”

相比李臣典的战功,他的死因遭到更多的污名化。在唐浩明先生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中,李臣典是贪色无耻之徒,最后倒在春色之下。因为是小说,姑且不论。但在一些纪实性著作中,也出现了丑化李臣典的现象。如朱东安在《曾国藩传》一书中,便将李臣典写成了纵欲而亡。其实,这完全有悖事实。曾国藩的奏稿中对李臣典伤情有多次记载,一处是李臣典“矢志灭贼,屡于子石如雨之中,抢挖地道,受伤两次”;一处是“十五夜贼出斫营,几至决裂,李臣典保守洞口,腰受大炮子伤”。而《李臣典病故请恤折》中对此记载更为详细:“六月十五日在地洞口受伤,十六日克复金陵城池,十七日因伤增病,医治无效。二十日舁回雨花台营次,医者谓伤及腰穴,气脉阻滞,不久恐变喘症,加以冒暑过劳,难期痊可。二十三日,国荃亲往省视,李臣典不肯服药,自云此次万无生理,徒以圣恩未报,言之泪下,并无一语及其家私。即于七月初二日巳刻出缺。”从此折来看,即使李臣典有纵欲之心,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何况,李臣典足智多谋,不可能不识纵欲之害。湘军攻占天京一役,双方殊死搏斗,战事极为激烈,湘军总兵级的骁将郭鹏程、王绍义、陈万胜等相继阵亡,加上天气酷热、疫病流行,过于辛劳,李臣典因作战勇猛受重伤而死,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而据曾国藩的日记记载,在李臣典病逝的前一天,湘军另有一名将领李少山因战伤病逝。可见湘军在攻克天京后像李臣典一样病逝的将士并不是孤例。

李臣典为何逐渐被污名化呢?除了与对湘军和太平天国的历史定位有关外,恐怕也与李臣典身为攻占天京的首功之臣有关,这使他成了一个“箭垛子式”人物,将湘军的一些恶行都附加到了他的身上。

(张东吾,新邵县人,其作品入选《邵阳文库》《芙蓉花开》《芙蓉国》《原上草》等多种选本)

 
3上一篇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