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绥宁: 蕴育“金种子” 催开“致富花”
张香恒:“青蛙王子”不懈追梦
邵东打造“两车防盗地网”
新邵县启动守护好一江碧水志愿服务联合行动
简讯
失散十二载 父子终团圆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香恒:“青蛙王子”不懈追梦

邵阳日报记者 艾哲 通讯员 唐东风 唐冰之
 

初夏时分,正是青蛙放养旺季,邵阳县白仓镇三门村的青蛙养殖大户张香恒每天忙得不分昼夜。短短一个月间,青蛙种苗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张香恒,这个30岁仍然单身的“青蛙王子”,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

敢想敢干的“猛张飞”

和千千万万普通农村青年一样,张香恒中学毕业后加入南下务工队伍。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劳动强度大,工资却不高,这样下去,买房、买车、结婚,过上幸福小日子不知要等到哪年哪月!张香恒毅然“下海”做起了水果生意。

平时觉得别人卖水果挺好的,日进斗金,还赚得白吃,入了行才知其中艰辛非一般人能够忍受,起早贪黑不说,卖不出去半好不坏的水果吃也吃不完,天天干着急。张香恒说,自己整整一年没吃过一次好水果,亏得血本无归。

经过反思,张香恒觉得创业必须另辟蹊径。他想起小时候吃过的竹鼠,味道鲜美,价格不菲,又上网查了一下,竹鼠市场行情确实不错。2013年春,他再次鼓起干劲,借了几万元本钱养竹鼠。然而,辛辛苦苦养大的竹鼠却遭遇了销售难,最后亏得一塌糊涂!

父母劝张香恒:你25岁了,别再异想天开了,安安心心去务工,存点钱结婚过日子,借的钱我们帮你慢慢还。深受感动的他痛苦、彷徨,同时心有不甘——我还年轻,还可以再闯一闯!

百折不挠的追梦人

时光荏苒,张香恒在追梦路上跌跌撞撞。2014年,不甘失败的他将眼光转向了养殖青蛙。野生青蛙日益稀少,又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市场行情十分紧俏。他上网发现,外地已经有人在驯化青蛙,但技术尚处探索阶段,自己何不试试?

说干就干!张香恒从田野里、溪水中捕捞蝌蚪试养,并通过自己捕捉和市场购买的方式,先后贮备了100公斤左右的种蛙进行驯养和繁殖。在网上看到哪里有养蛙的,就不远千里去拜师学习,期间还购买了多批种蛙。

2017年,经过近4年的艰苦学习和大胆摸索,张香恒总结了一套宝贵的野生青蛙驯化经验。但此时的他已经山穷水尽,毫无经济能力维持养殖基地,更别说扩大规模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做梦也没想到,帮他改变命运的“贵人”竟然会主动找上门来。

命运转折点遇“贵人”

2017年春,全县开展行政村撤并和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三门村和石山村合并为新的三门村,并成为县长袁玉华挂帅蹲点的帮扶贫困村。全村有155户649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又无一技之长,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必须就地发展产业,形成强大的带动能力。就这样,张香恒作为技术能人之一进入了领导们的视野。按评选条件,他够不上贫困户,但陷入了经济窘境,欠债20余万元!

袁玉华带领相关领导上门调查了解,和张香恒促膝谈心,对他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和刻苦钻研技能的顽强毅力赞不绝口,鼓励他坚持干下去,当即拍板由政府给予创业无息贷款5万元,支持他扩大养殖规模,要求他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务用工实现增收脱贫。

很快,资金到位,张香恒租赁土地30亩,先后雇用贫困对象20名。夏天大旱,袁县长又帮助他解决了电排抽水,青蛙没有受到半点损失。当年,养殖基地盈利30万元,给付20名贫困对象人均工资5000余元。

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2018年,张香恒的养殖技术更加成熟,又背靠着精准扶贫政策和驻村帮扶领导的坚强后盾,他胆子更大了,扩大生产规模至50亩,除了卖成品蛙,还规模化生产青蛙种苗,产品迅速在浙江、福建等十余省打开销路,供不应求。

手里有钱了,张香恒却没有按当初的设想,去谈恋爱、砌新屋,只是买了一台送货车。他的眼光更远了,梦想更大了。今年初,通过袁县长穿针引线,张香恒到偏僻的罗城乡建立了脱贫攻坚养殖基地,流转土地35亩,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今年来,张香恒通过电商平台,青蛙种苗卖得红红火火。因为村民忙于春耕,竟然出现了用工荒!请不到人,他和父母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体重直线下降。

谈起将来的打算,张香恒胸有成竹地说:“准备发展蛙肉加工,目前蛙肉加工业在全国还刚起步,潜力很大。再者,养殖规模扩大后,宾馆饭店消耗量终会饱和。加工之后,一年四季可有蛙肉上市。那时,用工也会大量增多,对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会成倍增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