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庆大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勇挑重担,肩负着全市土地、矿产、测绘、不动产登记等管理任务,不断强化用地保障,有力推进生态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他们就是邵阳国土资源人。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邵阳国土资源管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集成,一代代邵阳国土资源人成为了全市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
1987年,市土地管理局诞生,自此我市土地管理步入统一、集中、法制、规范的轨道。2001年,市国土资源局挂牌成立,全面履行土地、矿产、测绘三项职能。2004年,市国土资源局实现对县市国土资源局垂直管理,从而保证政令更加畅通。2016年,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并隶属市国土资源局,不动产统一登记“最多跑一次”在邵阳成为现实。2018年,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相继组建自然资源部和自然资源厅,为全市国土资源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30余年来,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屡创佳绩。截至目前,全市连续1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先后荣获全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及市级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上百项。
围绕中心 提升保障能力
改革开放初期,邵阳市城区面积为16.7平方公里,发展至今,建成区面积已达75平方公里。
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保护耕地,保障发展”这一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对照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制定落实方案,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表,以扎实有力的举措为市委市政府“二中心一枢纽”、产业兴邵、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全力提升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重点项目建设是兴工旺商、富民强市的有力保障,也是加快后发赶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市国土资源局创新思路,科学部署,全力保障各类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立足早和快,打好主动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桂楚介绍,他们一方面认真研究上级政策,提前介入,全力做好用地报批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开发开辟“绿色通道”,即时受理、加快办结,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土地征收供应等前期工作,提高重点项目用地报批效率,缩短建设用地报批周期,加快土地供应进度及项目建设进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主动性,不等不靠,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保障了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近三年来,我市从省人民政府批回建设用地3801公顷,不断调整优化拆迁模式,推行“三榜公示、两级审核、经费包干”阳光征拆模式,为全市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土地支撑,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国土空间。自1996年至今,全市累计新增建设用地40967公顷,为保障潭邵、邵怀、邵永等高速公路,洛湛、沪昆、怀邵衡铁路以及邵阳武冈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用地,构建邵阳“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作出积极贡献;为湘窖酒业、三一重工、九兴控股等知名企业入驻邵阳打开大门,助推我市实现全域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充分挖掘上级对贫困地区“增减挂钩”特殊政策中的“真金白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职工凝心聚力,精心谋划,真抓实干,推动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地、落实。据统计,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增减挂钩项目24个,拟复垦农用地22965亩,其中耕地19350亩;完成增减挂钩项目6个,新增农用地5081亩,其中耕地4154亩。目前,贫困县市累计流转增减挂钩节余指标5730亩,交易金额20.4亿元。新邵、城步等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村“空心房”“空心村”拆旧复垦和增减挂钩工作,全市共拆除“空心房”229万平方米,拆旧复垦新增耕地3546亩,启动集中连片建房示范点30余个。
坚守红线 确保占补平衡
“想金山,盼银山,守住耕地是靠山”。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市耕地保护战略部署,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扎实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
强化管控性保护,严防侵占耕地。该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切实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始终坚守“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原则,确保全市范围内耕地面积只增不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新增耕地面积11万余亩,为全市持续实现粮食安全、生态秀美提供了强力支撑和保障。2017年6月,我市完成了新一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04万亩。与此同时,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如火如荼:在全省率先全面整治粘土砖厂,325家粘土砖厂被一举关停取缔;通过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农村违法占地建房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市清查发现农村违法占地建房2253宗646.18亩,立案查处1883宗,恢复耕地74.11亩。
强化建设性保护,改善农田设施。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现田成方、渠成网、水入田、路相连、林成荫、村美化,确保了粮食安全,改善了生态环境。其中娄邵盆地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是我市建国以来政府投入最大的农业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2.73亿元,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2.1万亩,120余万群众增加收益。
强化激励性保护,力保耕地生态。近年来,为助推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引进现代农业项目,实现土地开发与高效农业高效融合、共赢发展。同时,结合土地整治,采取耕种培肥现金补助、引进现代农业进驻等方式,成功培育壮大了邵阳县万亩油茶、隆回县金银花、武冈市邓元泰油菜花景观等农业产业,使之成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鼎力创新 增强发展活力
国土资源乃民生所依。改革开放以来,几代邵阳国土资源人始终将维护群众资源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节约集约用地、资源整合、确权登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等一项项民生工程和便民举措全面落地,从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利益需求,实现了保护国土资源与维护群众权益的有机统一。
实现资源有偿使用,节约集约用地。1992年,我市开始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现土地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转变,无限期使用向有限期使用转变。2001年,成立市土地储备中心,规范土地前期开发和土地储备工作。2018年,市土地管理委员会成立,并研究出台《邵阳市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办法》《关于加强土地储备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铁拳治理市区闲置土地,实现土地储备“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供应。我市土地市场得到进一步整治和规范,全面实行城镇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出让收入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土地潜在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实现重大突破。同时,建立邵阳市矿业权网上挂牌交易系统,完善了我市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此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盘活建设用地存量,用好建设用地增量,形成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县城和重点镇紧凑发展、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武冈市、隆回县、新宁县先后创建全国首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
完善资源产权体系,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2015年,我市实施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组建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创造了市州级机构挂牌、首证颁发、发证一万本、资料移交“四个全省第一”。在做好城镇房地一体登记的基础上,我市又推进了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和林权等不动产登记、南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试点、资江干流确权登记试点等工作,从观念、体制、方法、制度四个方面创新,形成了“一张图”“一个库”“一张网”成果。全市不动产产权进一步明晰,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健全。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我市始终把不动产登记信息化作为提高不动产登记效率、提升登记质量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不动产数字管理技术获得湖南省首届管理创新奖,邵阳市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项目在2018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
夯实“数字邵阳”基础,加快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开展两次全国土地大调查,为实现“管理、审批、监测”三分离的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土地管理信息社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基础测绘工作扎实推进,市、县两级完成了两轮《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谋划了“数字邵阳”蓝图。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体系日趋完善,省市县实现了三级联网,县市局均开通了门户网站。与此同时,统筹推进以市带县、市县一体化的数字县域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为服务群众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持。
回首过往,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争当改革开放先锋,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邵阳勇担历史新使命,书写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