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休闲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秧歌“扭”出新生活
没有约定的相遇
世大夫第古宅
冬日晒暖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有约定的相遇

刘玉新
初冬的云南丽江玉龙雪山景色秀美,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新华社记者 杨宗友 摄
 

下榻磁器口,事先没仔细计划过。磁器口对我来说只是个路过的点儿,因为要陪老人前往渣梓洞和白公馆游览,磁器口正好顺着道。加上行程并不很紧,正好可以好好逛逛,于是,就近入住到街边的古镇酒店,丢下行李,我们便融进了熙熙攘攘的人流。

古镇的街口立了一座石牌坊,磁器口三个大字显眼地嵌在石头里,我站在路边一字一句琢磨着两旁的一幅对联,字是描了金的,字体别具一格,是我在别处从没见过的一种体,我定定地立住,横看竖看,居然没认全,上联:白日里[]人[]手,下联:入[]来万盏明[]。十四个字,竟还有四个字不认识,凭感觉四个字不冷不僻,认繁体字对我来说也并不是难事,比如“俚”字,比如“萬”字,一眼就认出了,可是那几个字仍像谜语一样躲躲闪闪,让人猜不着,于是,问了身边的几个游客,结果他们和我一样尴尬。好在手机方便,一查,竟然是两句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

眼前的景象,人头攒动,万家灯火次第亮起,不就正是这样一幅画面么?如果时光逆转,那这一千一万就足以还原古镇当年的繁华盛景,特别好理解了。

古镇原叫白岩镇,后因明朝朱家皇帝南逃的传说,改名龙隐镇。

传说总是美好的,故事继续在民间发酵。曾听说过湖广填四川,那是历史上不多的西部大移民,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江氏家族也在西迁的大军中,举家流落至此,遇到白胡子神仙指点,在江家这个瓷器名家的带领下,龙隐镇一时遍地瓷器业,鼎盛时竟达七十多家,瓷器从嘉陵江下游启航远销蜀外,乡民言必瓷器,叫得顺了口,于是瓷器口便不知不觉替代了原来的镇名,因“瓷”“磁”同音,故又称磁器口,一直延用至今。

事实上,磁器口是因清朝盛产青花瓷而名闻遐迩,作为巴渝第一古镇,理所当然成为了最佳的转运码头,在我的心里,实至名归的磁器口再添上一层美丽的传说,愈发让人的心熨帖得小巧而紧实。

千年古镇的石板街,现在不多见了,一脚踩上去,脚板里有种酥酥的感觉,石板厚薄不一,长短各异,连断裂的地方都已被磨得有了光滑感,两边店铺的门槛多是留下了风霜的印迹,象一个耄耋老人安坐在家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脚步。

街上的游人很多,走得并不急,常常是走走停停,买份小吃,边吃边享受晚风中的热闹。重庆的小吃当然有名,现成的、现做的,随便看一眼,就想掏出钱来,满街流动着香味、辣味、甜味,还有一些说不清的美味挂上心尖上,颤颤地诱惑着你。

吃倒在其次,我习惯比较小街的独特之处。上海的豫园,小商品家家琳琅满目,湘西的凤凰,姜糖在墙上拔得丝丝晶亮,苏州的小巷,丝绸上的刺绣不容你不停下脚步,就像北京胡同的京腔京韵,一走进去就会撞个满怀,无疑,这是一种文化的撞击。

磁器口就在这种千年撞击之下,沉淀出了一处处黎黑的房舍,一段段沧桑的砖墙,“一江两溪三山四街”,早把磁器口的地理人文概括得很详尽了,石板街只是一张古镇的名片,持有了这张名片,说明你没白来重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