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消费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邵阳大曲”被认定为湖南老字号
甘肃张掖推出多项冬春季旅游优惠
“潜水群”
不能让最低消费成餐饮业“痼疾”
呼吁制定地砖防滑性能标准
山西小伙儿将面食文化“玩”向世界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2018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西小伙儿将面食文化“玩”向世界

王学涛 吴梦越
 

在山西太原市一家酒店的一层大厅,客人们边就餐边欣赏面食表演。只见王张龙将一个面团捏成球状,深吸气后对着面团上的小口吹了起来,面团变得越来越大,最后收口、扎尾,一个面气球就成形了,摸上去凉凉的,非常嫩滑。

吹面气球是王张龙的拿手绝活。早在2012年,他在第三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上用4公斤面粉制作面胚并吹成直径1.8米的面球,荣获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除此之外,王张龙还擅长独轮车削面、舞面、关公扯面,制作细如发丝的龙须面、长寿一根面等十余种面食表演。能做百余种面食的他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金厨奖”“中国餐饮30年杰出人物奖”。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20余年来,王张龙历经酸甜苦辣,从一名刷碗工成长为“面食超人”。

1997年,16岁的王张龙从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的一个小村庄来到省会太原打工。他先在一家小饭店不领工资刷了一年碗,第二年每月领上50元后,就自己买面粉,等晚上店铺关门后一个人练习做面食。

“我们这一行偷不了懒,只能通过自己的手艺改变命运。”王张龙回忆说,晚上摆8条凳子搭个床,睡在小饭店里,顺便看门。

直到1999年他应聘到一家大饭店,才真正学起了面食厨艺。由于肯吃苦,王张龙很快从一个小工做到了面食主管。2003年,太原举办国际面食节,王张龙脱颖而出。“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面食也可以走上舞台,‘玩’起来。”

从那以后,王张龙就思考如何创新让面食更有观赏性。他看到电视上独轮车踢碗的杂技表演后,就想把独轮车与头顶削面结合起来。于是,他买了一辆独轮车,刚开始扶着墙或扒着双杠找平衡感,后来学会了直行却不会拐弯,骑上高车后不知道如何跳下来,常常扭伤脚腕、磕破膝盖。

“挺难学的,没有杂技基础,也没老师教,但我必须把它干成。”王张龙说,经过一年多的苦练,他终于可以脚蹬独轮车,头顶面团,双手执刀削面。

常年跟刀打交道,稍不留神就会受伤。有一次工作时,转刀掉了下去王张龙本能地去抓,结果割到了手腕上,至今还留有明显的疤痕。

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王张龙不仅成为著名的面食大师,还把山西的面食文化“玩”到了美国、意大利、葡萄牙等20多个国家,成为中国面食文化的宣传使者。

在王张龙众多荣誉中,有一个由联合国餐饮办公室授予的证书,上面写道:“王张龙先生在‘中国·山西美食走进联合国’活动中,表现出高超的烹饪技艺,向世界各国来宾展示了中国山西饮食文化的魅力,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山西面食有400多种,还得靠匠心传承。”王张龙说,山西被誉为“小杂粮王国”,荞面、豆面、玉米面、高粱面等都能做出好吃的面食。为了将面食绝活传承下去,王张龙已经培养了30余名徒弟。

谈到未来,37岁的王张龙毫不犹豫地说,要努力推动山西面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面、卤料都得研究,这样的面食才更好看、好吃,才能真正走出去。”他说。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