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建设事关邵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撬动邵阳发展的“总开关”。在过去的3个季度里,我市大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产业项目在全市遍地开花,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开展,成效明显。
10月25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我市已就下一阶段“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开展进行部署,要求切实做到四个狠抓,确保高质量推进产业建设和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持续优化产业项目建设环境,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目前,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成效明显。今年1至8月,全市220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70.72亿元,为年计划的55.55%。武冈帝立德智能制造、珠海横琴恒生源环保设备制造、恒源五金机电等56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邵阳经开区亚洲富士电梯、邵东电子信息产业园、新邵桑德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线等46个项目建成投产或单项投产。
省“五个100”项目有序推进。1至8月,6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9.6亿元,为年计划的61.25%;3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完成投资1.82亿元,为年计划的75.83%;2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完成投资0.47亿元,为年计划的78.33%。
园区建设快马加鞭。1至8月,湘商产业园实现投资25.34亿元,为年计划的84.47%,其中标准化厂房建设投资15.83亿元,新开工14.2万平方米,竣工34.8万平方米。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8.49亿元,同比增长8.2%。1至7月,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45.48亿元,同比增长7.7%,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截至7月底,全市累计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259户,实现工业总产值618.56亿元,占全市规模企业产值总量的60%。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下一阶段,我市将加紧落实“一核一带多点”产业布局和“一走廊、六基地”建设任务,切实做到狠抓转型升级,狠抓招商引资,狠抓园区建设,狠抓项目落地,推动全市产业项目建设。
狠抓转型升级。在传统产业上,用人工智能改造打火机、小五金、服饰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制造工艺,助力发制品产业、健康产业、食品药品产业等提质提标,实现“邵阳产品”向“邵阳品牌”提升;围绕纺织机械、液压产品、汽车零配件等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吸纳其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来邵集聚发展,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邵阳制造”向“邵阳创造”转进。在新兴产业培育上,力争在工程机械、显示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新能源装备、3D打印及机器人等5个领域率先突破。在三产融合上,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健康养生养老等新业态,把邵阳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打造邵阳发展的新平台、大品牌。
狠抓招商引资。加强精准招商力度,以建设湘南湘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保税改革试点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既对接3个“500强”企业,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同时也要亲近“中小微”项目。除了对接北上广等,进行“高大上、高精尖”的项目招商外,还要学习借鉴浙江模式,推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模式,形成一批中小企业、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集群和区域块状特色产业。
狠抓园区建设。优化园区基础设施,为入园企业提供“提包入园”的条件;错位发展,突出优势,打造“一园一特色”,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要求邵阳经开区、邵东、新邵在建设公用型综合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上先行一步,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以加工贸易业务的规模企业为主体,年底前建成一批企业自用型保税仓。举全市之力,建设邵阳海关特殊监管区。
狠抓项目落地。用最大的力度赢得“加速度”。针对有部分产业项目建设开工率、投产率低的情况,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单位和各产业小组,按照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方案要求,加快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管理,加速项目见效,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完成。通过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分类排队,加强调度,确保在报批的项目尽快从“纸上”落到“地上”,已批复的项目尽快从“备战”转为“实战”,在建项目尽早形成实物量,续建项目尽快由“持久战”转为“速决战”,已竣工的项目尽早投产达产,由“建设会战”转入“生产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