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4岁的周爱明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从1996年走上工作岗位,他在救死扶伤一线工作了22个年头,挽救了一条又一条生命,得到了无数病患及家庭感恩的目光。回望来路,他说,他一直把医生当作一门崇高的职业,他以此为荣,并将继续为之奋斗。
周爱明从衡阳医学院毕业后,在邵阳县人民医院工作了12年。2008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新楼,拓展业务,他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于2009年组建了神经外科。2008年整个普外科只有400万元的收入,2009年底,分离出来的神经外科就有600多万元的收入。到现在,每年有近1000万元的收入。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他实施开展了医院以前没有做的手术,留住了病人,拓展了病源。
神经外科主要收治颅脑外伤和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周爱明以前在邵阳县人民医院就担任科主任,有着丰富的手术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在他的带领下,神经外科开展重型颅脑外伤救治更为规范,首次在医院实施大脑幕上肿瘤、脑血管畸形、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清除扩术,经皮气管切开术,中心静脉置管术,纤支镜技术等。这两年还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小脑、脑干高血压脑出血方体定向血肿穿刺术。
去年11月的一个晚上,120急救车送来了一个51岁的男性病人。病人脑干出血,呼吸停止,瞳孔放大。实施了插管、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后,闻讯赶来的周爱明征求病人家属同意,决定实施我市首例脑干出血方体定向血肿穿刺术。因为病人情况危急,不实施手术死路一条。病人家属远在山东,果断同意,充分信任。为确保手术成功,周爱明特意通过微信上传片子,请中科院上海临床中心的孙树杰教授提供指导意见。手术非常成功,抽出5毫升血以后,病人脑干血肿明显小了,几天后有了自主呼吸。
今年8月,周爱明又实施了我市首例小脑脑出血方体定向血肿穿刺术。病人于凌晨被120急救车送来,已经昏迷。周爱明充分评估病情,在总结以往同类型病人病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三根引流管通过半厘米的切头分别放置到位,引出20多毫升暗红色血块及约10毫升血性液体。手术顺利,病人转危为安。据周爱明介绍,“方体定向”血肿穿刺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不用全麻和输血,创伤小、费用低、术时短,术后恢复快和生存质量高等优点。需要的是手术医生胆大、心细,能准确地把软管放置在病人后脑勺里,将血抽出来。
与时俱进的高超技术来自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和积累。周爱明说,上大学之前他觉得当警察很崇高,进了医学院以后,愈发觉得医生也是一门很崇高的职业。为了这份崇高,他读书比高中还用功,年年都拿奖学金。执业以后,他经常外出进修学习,平时多看多练。每次看到病人在无助无奈中生命流失,他都为救不到他们而伤感,并因此更加发奋地学习新技术。几年来,他在《医学理论与实践》《中医临床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以第四副主编参与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常见神经外科疾病学》编写。还在实践中发明了新型专利《一种新型腰大池引流管》(专利号:ZL201320193043.7)。去年他被聘任为市人民政府第六届专家服务组成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周爱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了以身作则带领科室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上。救死扶伤24小时待命,经常会在深夜、凌晨出动,做完手术回到家里,休息不了多久,上班时间又来到医院。不是医院不让补休,是因为对刚做完手术的病人不放心,总得来瞧瞧。即使不需要做什么,对焦急企盼的病人家属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在科室管理上,周爱明坚持以制度约束人,以职业荣誉感染人,科室医务人员形成了自觉遵守质量管理等制度,事事换位思考为病人着想的好习惯。“自豪地讲,从业20多年,没有发生一例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周爱明说道。
病人送来的锦旗、感谢信,不知有多少了,拒收的红包,也记不清多少次了。但是,总有些温暖的记忆深深地留在脑海里。大祥区雨溪桥镇一位老太太,儿子与人打架被打车钥匙插进脑袋,是周爱明做的手术。虽然家里很穷,但一到过年,老太太就要从家里拿一只自己养的鸡送过来。几年不间断的这份情意,让周爱明内心真诚的感激。有时给病人做手术,家属看到是他,高兴地说,周主任来了,我们就放心了。每一份感恩,每一份高兴,都让周爱明由衷地觉得,做一名医生,挺好。连他的儿子,从小就觉得爸爸很伟大。周爱明说,现在国家对医疗行业很重视,医生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都在提高,“我更有信心和能力,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