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双清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绥宁诗群诗选
清明忆爷爷
茶向知己饮
油菜花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4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樟树垅茶座
茶向知己饮

楚木湘魂
 

是谁最先在山岭中发现了茶叶的秘密,已经不得而知。文字记载着3000多年前祖先就已经把茶叶引入生活,并且把它和油盐酱醋并列: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文人墨客又把它列入风雅之事,即琴棋书画诗酒茶。那些长圆形的叶子,徐徐舒展在王侯公卿、布衣百姓的生活里,延展成一种待客之道,一种文化,一种清修之境。中国版图上由此留下了许多经纬交错的茶马古道。

茶树生长不择高山和平原,但气候、海拔、土壤、光照等因素决定了它的品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茶叶,高山地区最能孕育茶中极品。湘西南山区作为造山运动的成功之作,注定是茶树理想的栖息繁衍之地。

我们要去一看庐山真面目的茶叫云峰茶,在隆回县司门前镇的高山区,属雪峰山支脉。途中时常可见一些被抛弃了的茶树,在灌木的推搡中顽强不屈,萌出了尖尖的芽苞。它们是二十多前茶园的幸存者,证明着此地制茶业曾经的繁荣与衰落,勾起了我们采茶叶换取零花钱的童年记忆。在上世纪90年代,本地“一都云峰”毛尖茶曾入选《湖南名茶录》,在历经沉浮起落后,如今它又卷土重来。

茶山起伏中,春光闪耀,采茶者、摄影者、赏玩者,三三两两,各得其所。有人连帐篷都带来了,半为茶叶半为风景,半为品茶半为养性。对于百姓大众来说,茶叶是解渴之物,是经济来源。对于文人来说,它拓展到了文化。对于地方来说,它是一个承载梦想的产业。我们认不出哪些茶树是主人说的黄金茶、株叶齐,哪些是白毫早,但见一行行的茶叶,一行行的诗,一笔笔的色彩,汇聚成一个回应历史,响应时代的题材。

清明前的茶叶,叶片生长迟缓,叶肉肥厚,营养物质最为丰富,所以明前茶最得世人看重,所谓特级、一级茶叶,都在清明前产生。清明之后,谷雨之前,茶叶品质虽不如明前茶,但也还是上品。谷雨之后,茶叶疯长,叶片薄而大,涩味转重,就是大路货了,发卖到寻常百姓家供解渴提神之需。

记忆中的传统手法制茶,一字排开七个柴火灶,灶上各置一口大铁锅,第一个灶杀青,摊凉,然后炒了再揉,揉了再晾,晾了再炒。揉茶的累得满头大汗,烧火的人也不见得轻松。一会要加柴,一会要减柴,要注意不扬灰,不起烟,没完没了。

数十年间,科技使人从苦力中解脱出来。茶山之间,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生产厂区里,茶叶从设备这边放进去,那边出来,一道道工序就完成了。揉捻、发酵、烘干、精制、包装,要颜色有颜色,要形状有形状。走近厂区即茶香扑鼻,不由人不立即喝一杯为快。

我以为井水泡茶应当是最好的。但陆羽的《茶经》却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原来我引以为傲的井水,还不如沧浪之水。而且山泉水还必须是新泉,奔流湍急的水不能用,停蓄不动的水亦不可用,唯有新泉,才配得上最好的茶叶。

茶园主人拿出了他们新出的明前茶,待水沸三次,注入杯中。叶片复活,芽尖翘起,像一朵花的花瓣舒展、盛放。水色转眼间浅绿通透,清香浮动,春光荡漾,甘味绵延于喉间。这是绿茶,宜洗奔波劳碌尘心,宜修返朴归真之性。

天下名茶如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君山银针等等,名扬天下久矣。但除了名茶之外,民间有实而无名的茶叶亦多不可数,如云峰茶叶,如白马毛尖,它们或因为交通、机遇等原因,不为天下所知。它们是深谷幽兰,是高山杜鹃,当你走了十八道弯,转了七十二个拐,偶然遇到它,发现它们总有名花异草所不及的地方。

品茶是讲究茶境的,读书要静室,喝茶要雅室。品茶的两个目的,一是茶中滋味,二是人生况味。茶室有书、有画、有懂茶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茶室,那就该临清流、对修竹、倚青山、扶弱柳。山泉水要注入紫砂壶,分茶要有蕙质兰心。一口为品,两口为饮,醇厚乎?味薄乎?喜怒哀乐、生死轮回、天地洪荒,似乎都可以在茶味上获取答案的。

此地对一帘茶山,目送几点飞鸟,迎几处山岚雾霭,借自然之趣,行古今赏心悦目之事,就算是附庸风雅,就算依然想不通,看不透,亦可暂时借几分浮欢,得一时物我两忘。

《红楼梦》第41回,当刘姥姥喝了妙玉用梅花雪水煮的茶后,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姥姥惯喝乡下的酽茶,不懂清淡之味,让妙玉很是恼火和鄙夷。除了学问、见识、品味的区别,还有一种生活的隔阂,一个向茶中要实实在在的脾胃抚慰,一个向茶中寻物外情趣,自然喝不到一块去。酒向知己饮,茶亦需向知己者饮。

离开之际,茶园尚在进一步拓展中。而我们所耿耿于怀的,是一壶新茶还没喝完就要说再见。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