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察与思考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学深悟透,知行合一
以“文化兴县”战略推进文化共享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 全面推进民政工作改革与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征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文化兴县”战略推进文化共享

刘科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使民族振兴,必将复兴其文化”,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共享指明了方向,也给隆回推进“文化兴县”战略带来了发展机遇。

一、夯实基础,搭建台子“办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近年来,隆回县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来抓,为全县搭建台子“办文化”,夯实了文化惠民基础。出台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累计投入将达10亿元,县文化艺术中心、县会展中心、县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与城建相匹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将全面投入使用,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建筑面积达到730平方米,初步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把隆回传统的民俗、名人文化融入到县城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以及社区小广场、小游乐园等城市节点中去,引领提升县域文化的品质,展示浓郁的地域文化。健全完善县、镇、村(社区)三级文化服务平台,不断深化现有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规范管理,按照村(居)文化家园达到“七个一”标准,重点实施好公益文化演出、文化下乡以及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文化服务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科学化管理,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让基层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挖掘特色,盘活底子“做文化”。隆回人文资源富集,涌现出众多名人名家,如中国近代思想家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其《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现在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为民族复兴而奋力拼博的中国人,清代两江总督抗倭名将魏光焘,辛亥革命元勋谭人凤、中共第四任宣传部长彭述之、毛泽东的国文老师袁吉六和书法老师孙俍工,我国舆地学奠基人邹汉勋。隆回也是梅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源故居,有花瑶挑花、呜哇山歌、滩头年画、滩头手工抄纸技艺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两个县之一。要加强对名人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搜集和整理,挖掘隆回历史“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炼符合隆回发展的时代精神。要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整体构思创作包装好花瑶文化、梅山文化,推出了一批富于隆回地域特色、体现隆回风格、凝聚隆回力量的精品力作。

三、注重共享,拓展平台“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把文化服务的重心放在基层,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受益,推动文化共享工程的常态化。重点举办“欢乐潇湘·幸福隆回”等系列大型文化活动;以“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运作形式,全力推行“百姓剧场”,让“百姓剧场”成为百姓享受文化大餐、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舞台;加强对花瑶文化、梅山文化、魏源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发展,组织策划花瑶“七七·讨僚皈”、隆回“金银花节”等本土节庆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全省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文化活动;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引导,实施一乡一品的特色文艺创作工程,搭建群众文艺创作平台,建设一批如滩头纸文化、荷田“楹联之乡”、司门前“诗词之乡”、虎形山乡花瑶文化特色乡镇,重点培育1—2个农民春晚品牌。深入挖掘隆回滩头年画、花瑶挑花等民间艺术资源,培养更多的传习人,继承传统艺术精华,传承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和充实农村、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扶持县内业余剧团、文化艺术协会、歌舞队、书画院等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努力培育隆回文化的生力军,实现“送文化”向“做文化”转变。

四、找准定位,培育路子“产文化”。如何找出一条适合隆回本地特色文化事业和产业民以快速发展的路子,是摆在我们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面前最重大的课题。要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支持和引导文化企业采取并购、联合、重组等措施做大做强,特别是加大对基层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降低文化产业扶持项目申报准入门槛,激发基层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拓宽文化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合资、合作、独资、联营、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促进社会资金向文化产业领域流动。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本是尽快解决有关法规、政策滞后问题,要全面审视既有的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法规,清除阻碍建立和形成统一的文化市场的各种壁垒,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和“聚集”两条途径,组建县文化建设人才智库,更多引进高层次文化艺术、文化经营管理和文化创意人才,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作者系中共隆回县委常委 宣传部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