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四旬,标志着我正式退出青年行列,但家里依然有位欢蹦乱跳的“老青年”。不过不是我,而是年过七旬的母亲。
母亲年轻时酷爱文艺,这种爱好通过遗传深深影响了我。母亲退休那年,我正式参加工作,很快成为单位的文艺骨干。母亲退休不退志,经常踊跃参加我们的文艺活动。每回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表现得比年轻人还要积极抢眼。一次青年作家聚会,母亲绕有兴致地听我们座谈,一位老师当众开起母亲的玩笑:“在座的全是青年作家,请问您老怎么称呼?”母亲乐呵呵地回答:“我也属于青年,是老青年。”一席话,将大伙逗笑。
为让自己70岁的身体跟上30岁的心脏,母亲不忘为自己“充电”。她改换了智能手机,注册了QQ,添加了亲朋好友的微信,还建起家庭微信群。逢年过节,用一个个大红包,美死一票儿孙。父亲去世后,儿孙们轮流邀她过周末,每此时,母亲会带上羽毛球拍,不时约我们兄妹仨给她当陪练。和她打羽毛球,节奏比一般人慢。与其说是当她的“陪练”,还不如说她在找理由陪我们锻练。母亲是通过特殊方式,强迫我们从长时间的“低头族”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劳逸结合,远离疾病。
母亲不光喜欢和年轻人娱乐,还用一种年轻的心态,参与我们的各种沙龙。70岁生日那天,不少跟我年纪相仿的朋友,用不同方式向“老青年”表示祝贺。母亲幽默地回答:“感谢你们这些70后,我今年也正式加入‘70后’,咱们有共同语言了。”
家有“老青年”,老少俱欢颜。